-
日期: 2025-08-20 | 來源: 萬公子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算下來,疫情結束到現在已經有叁年多了,本以為隨著它的離去,壹切都該回歸正常,上班的上班,消費的消費,聚餐的聚餐,生活很快會回到2019年的節奏,中產全國各種買買買,普通大眾也跟著提高消費品質。
然而,萬萬沒想到的是,這幾年的情況非但沒有趕上預期,甚至還冒出了幾個奇怪的現象,讓普通人都覺得有點哭笑不得。
大街上的人越來越多了,口罩也摘的差不多了,可有些東西卻是再也回不到從前了。
消費的邏輯徹底變了
關於消費這壹塊,疫情前後簡直就是判若兩個世界,口罩事件前,中國人是全球商品的大買家,國內國外都是各種旅游買買買。
然而,最近這幾年,不管是年輕人還是中年人,最明顯的變化就是大家變得更摳門了。
就拿過年買年貨來說吧,以前過年不買點貴的,都感覺沒過年的氣氛,可現在呢?買個幾塊錢的對聯也得貨比叁家。
專家說,普通老百姓越來越有錢了,居民的儲蓄卻創下了歷史新高。可實際上呢?不是大家大家壹夜暴富了,主要是太多人見識了突發情況的代價,現在也不敢亂花費,不敢輕易跳槽,更不敢裸辭旅行,精打細算過日子,成了普通老百姓的新常態。
不過也不是啥錢都不舍得花。有些人花錢可“任性”了!像前陣子上海那個動漫展,叁天擠進去40萬人,機票酒店全訂爆。
年輕人追個展,能把壹個城市的消費增速壹下子拉高35%。泡泡瑪特盲盒賣瘋了,網上各種潮玩銷量蹭蹭漲,有的銷售額直接破億。專家還預測,2025年光是為“情緒”買單的市場規模就要突破2萬億!
壹邊精打細算啥都舍不得,壹邊潮玩消費又暴漲,為啥這麼“分裂”?
說白了,現在的人開始為“情緒”買單了。這事兒得歸功於兩撥人:
壹撥是單身年輕人。中國單身人口已經突破2.4億,他們為情緒買單越來越多。聽說月薪5000的上班族,竟然舍得花2000塊養貓,這讓很多中年人直呼看不懂。
另壹撥是60歲以上的老年人,這群體有3.1億人。可別小看他們!中老年人愛看的那些“土味爽劇”,壹年能砸504億,比年輕人看電影花的425億還多!
這6億人已經成了情緒消費的主力軍!
人情往來,說淡就淡了
以前壹到逢年過節,總得大包小包走親訪友,所以那個時候滿大街都是煙酒店,禮品店。
再反觀這幾年,這些店面基本上關的柒柒八八,以前總覺得去親戚朋友家不拎點禮品很沒禮貌,現在兩手空空走親戚成了新常態。
更扎心的是,現在年輕人的婚姻觀。
以前的觀念是“嫁雞隨雞嫁狗隨狗”,感情再不和,也很少有離婚的,
現在呢?2025年壹季度全國離婚登記63萬對,比去年同期多出5.7萬對。
離婚窗口排長隊,與結婚窗口空蕩蕩形成鮮明的對比,成了民政局新風景。
以前總說婚姻是港灣,現在倒好,閃婚閃離越來越普遍。
親戚之間走動越來越少了,朋友聚餐也變味了。以前飯桌上熱熱鬧鬧,現在群裡發個紅包就算拜年了。不是人情變薄了,是大家突然想開了:有些關系,斷了也沒啥;有些應酬,不去也挺好。
關於身體健康,永遠留了道後遺症
有沒有發現壹個奇怪的現象,疫情走了幾年,大家疑神疑鬼的毛病卻越來越嚴重了。
以前出門戴個口罩顯得異類,現在不戴口罩反而讓人覺得很不安全,醫院地鐵辦公樓。哪怕早就不強制了,還是很多人自覺戴著。
這還不算,以前誰家沒事囤藥啊?現在大家健康意識強多了,感冒藥、止咳藥、退燒藥幾乎家家必備,有些抗病毒口服液都成家裡常備藥了。有網友吐槽:自家藥品種類比藥店還全!
經歷了叁年口罩時間,讓越來越多人深有感觸,關鍵時刻,手裡有貨才更踏實。
再有就是健身。以前鍛煉身體是興趣愛好,現在快成剛需了。年輕人壹大早跑步,下班去擼鐵;中老年人組團體檢、買養生套餐。
每年冬天流感准時報到,症狀跟當初“陽了”差不多:怕冷、發燒、咳嗽壹條龍。雖說壹周左右能好,但這熟悉的流程總讓人心裡發毛。病毒走了,但“健康焦慮”留下了。
寫在最後
有人還在懷念2019年以前的日子,卻沒發現“新常態”早就來了:
花錢變得又理性又任性;人情變得疏遠又簡單了;對健康是焦慮了,但也更自律了。
這就是疫情過後,留給我們生活的“底片”。
你說這是好還是壞呢?我個人覺得吧,是福是禍都得看個人情況,但不管怎麼說,疫情至少讓我們學會慢下來:多關注點健康,多存點錢,多陪陪家人。
面對新變化,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能做的,就是積極應對:鍛煉身體,多存錢,戰勝焦慮的法子就是不讓它牽著咱鼻子走。-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