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8-21 | 来源: 潜望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星巴克 | 字体: 小 中 大
对星巴克感兴趣的不只一位瑞幸股东,瑞幸的大股东大钲资本也对其中国业务产生了想法。业内人士透露,大证资本最初的计划极有可能是瑞幸主打低端快速,星巴克维持中高端,两者并不会互相影响,而是彼此协同主攻不同市场,用最近的流行语来说“瑞幸偏运动,星巴克偏商务”。
参与了肯德基、必胜客及百胜中国分拆的春华资本,则给星巴克中国指出了另一条路径。2016年百胜中国从百胜集团分拆,在纽交所独立上市;2020年百胜中国在港交所二次上市,募资22亿美元,春华资本实现溢价退出,而百胜中国也借助资本和本土化实现快速发展,门店数从2016年末的7500余家增长至2024年末的1.64万家。
由于参与竞购的机构众多且实力雄厚,星巴克在此次交易中占据了相当大的话语权。据CNBC和彭博报道显示,星巴克很可能将引入不少于两位的投资人,采用多方合作的模式。同时,星巴克自身将保留足够的股权比例,以提供发展意见,分享发展红利。星巴克也迫切希望通过新合作方,整合本土供应链、地产、信息化等资源,为自身发展寻求新的势能。
对于深耕中国26年的星巴克而言,此次股权出售既是一次被动的战略调整,也是一场主动的本土化转型,而杀入县城正是这场转型的核心发力点之一,星巴克已经做好了准备。
突破困局,星巴克带着25元咖啡杀入县城
在梅州工作的蒋明是星巴克的常客。这位曾在英国留学的年轻人被家人叫回家乡后,在没有朋友的县城里,常常拎着电脑去星巴克坐上半天——落地窗的高脚椅是他固定的位置,耳机里放着英文歌,试图找回留学时的生活节奏。
从北京裸辞、搬到惠州当数字游民的齐成也有同样习惯。星巴克对他来说,不只是一个喝咖啡的地方,更是一个能找回大城市生活韵律的“临时办公室”。
像蒋明和齐成这样的年轻人,如今正铺满县城街道。他们要么远程办公,要么在返乡就业后仍保持着都市化的工作习惯。过去,市场认为25元一杯的星巴克会在县城水土不服,但这群人正为星巴克带来新的县城机遇。
于是,当新式茶饮挥舞资本杀入一线城市强化品牌调性时,星巴克则带着“第三空间”概念,将生意拓展到县城。
数据印证了这一策略转向。截至2025年6月末,星巴克中国市场门店数达到7828家,第三季度新增70家,其中17家位于首次进入的县级市场,使县级门店总数突破1000家。这些新坐标分布在版图的各个角落:距离广州三千公里的东北双鸭山,这座与俄罗斯隔江相望的小城,今年迎来了它的第一家星巴克;离广州两百公里的河源紫金县,这个广东省知名的贫困县,也正筹备开设首家门店。
事实上,这一布局早在2022年就已规划,星巴克提出将“第三空间”复制到下沉市场,将3000个县域列入未来增长版图。
去年,梅州迎来了第三家星巴克。蒋明常经常在这里见朋友——环境舒适、座椅宽松,但25元一杯的价格依旧让他犹豫。“我的工资才不到7000,在梅州已经算不错了,但买星巴克还是觉得心疼,日常还是瑞幸多。”
高价进入人均工资7000元的县城,星巴克难免引发争议。不过在蒋明看来,市场未必会拒绝它,20块一杯的喜茶奈雪都能活下去,星巴克也不难,“星巴克虽然贵,但门店人真的不少,哪里都有有钱人。”江苏镇江一家县城星巴克的店员何宇证实了这一判断“店内客流稳定,上班族居多,带电脑工作、一次坐上好几个小时的顾客比比皆是。”
瑞幸和星巴克们的战场已经从一二线城市发展到了县城市场。在这场县城大战中,租金优惠是星巴克进入县城的一大砝码。当星巴克的品牌魔法在一线城市逐渐失效“祛魅”之时,对于一些县城来说,星巴克仍然是相当有效的引流招牌。
然而,对于门店的高要求以及较高的价格门槛,星巴克在扩张速度上,赶不上瑞幸库迪等后来者们,瑞幸门店数量26117家,星巴克中国为7828家,前者是后者的3.3倍。更严峻的是,瑞幸掀起的价格战,让9.9元咖啡深入人心成为价格锚点,这使得起售价20-25元的星巴克销售压力倍增,倘若下沉到县城更是如此。
在与瑞幸们的竞争中,星巴克必须找到自己的独家优势,“第三空间”则是其逆转局势的王牌。
大战“9.9咖啡”,星巴克要讲好“第三空间”故事
今年夏天,27岁的线上语文教师林思怡感觉,星巴克变得比以往更拥挤了。
一个周二上午,她像往常一样去家附近的星巴克备课,迎面是一片键盘的噼啪声。长桌前一排人弓着背盯着屏幕,落地窗的位置早被占去——有的在视频会议里小声发言,有的正翻着厚厚的讲义做笔记。有人没抢到电源旁的位置,只好抱着电脑站在桌边,尴尬地朝坐着的人借插头。她绕了一圈找座位,身边几个人步伐飞快,像赶集一样在人群里穿梭。-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