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8-21 | 来源: 人物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姐姐陆庆伟和爸爸陆运坤
哥哥
在贵州老家料理妈妈后事的那几天,陆庆屹最害怕的时间是每天晚上11点,那个时间段他会收到妻子发来的消息,告诉他哥哥治疗的进展。一开始都是坏消息,他们计划着帮哥哥转去专科医院,但医生把家属叫到一边,说哥哥的脑水肿非常严重,一旦移动随时可能发生脑疝,而那将意味着脑死亡。女朋友开始讨论哥哥的后事怎么办。
第五天晚上,陆庆屹再次收到妻子发来的消息,哥哥的基因检测报告出来了,医生看了一眼报告就笑了,「他说没事了,吃药就行了。」
医生口中的药,是一种名为「布格替尼」的靶向药,专门针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携带ALK突变的人群。对大部分肺癌患者来说,肺癌四期的生存预期非常差,五年生存率只有9%,而在靶向药出现之前,ALK突变又是肺癌治疗结局最差的一种状况,病程进展极为迅速,又没有药物可以有效控制,晚期患者生存中位数只有6个月。2017年,布格替尼问世,2022年在中国进入临床应用——据2024年的统计,60%的ALK突变晚期肺癌患者在接受靶向治疗后回归接近慢性病患者的生存状态,无进展生存期超过5年,响应最好的患者甚至可以实现更长时间、更高生活质量的长期生存。
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ALK突变的发现率非常低,只有3%到7%。无药可医的时期,这是令人避之不及的噩运,但靶向药出现后,这种突变开始被称为「钻石突变」——它意味着,100个晚期肺癌患者中,最多只有7个人能从死神手里拿回生存期,享有相对平静的余生。
「听到我哥可以吃靶向药了,那一下我就跑到房后边那个小山上痛哭了一场。」陆庆屹说,「之前我那种悲伤是恐惧,特别恐惧。我想我们家五个人,突然之间就剩我一个了,原来那么和美的一个家庭,只剩我一个人了,当时就觉得人生挺悲凉的。我爸妈还算是自然地老去,怎么会对我姐、我哥是这样?」
但现在,医学进步以一种近乎奇迹的样子呈现在哥哥陆庆松身上。亲友们最喜欢讲的一个细节是,他刚被送去肿瘤医院的时候,医生说他是高危病人,稍微碰一下都可能脑疝,用担架抬着进的病房,女朋友在楼下办住院手续时,陆庆松在楼上吃到了第一粒靶向药,等女朋友办完手续进了病房,看到陆庆松已经能自己坐起来说话了。
晚期肺癌患者不同的生存曲线里,最好的那一条发生在了陆庆松身上。吃药的第三天,他第一次重新下地站了起来,隔了一天,他尝试练习了走路。那些一度被死亡收走的能力——站立、阅读、行走、打字、思考——一个一个回到了他的生命里,再一次能转动脖子,再一次能自己上厕所,再一次能阅读文字,再一次能自己刷牙……吃药的第七天,佟畅陪陆庆松下楼散步,他已经不再需要搀扶,可以一个人迈过台阶。
陆庆松摄影尹夕远
恢复阅读能力后,陆庆松把手机里的消息全看了一遍。为了帮助他找到医院,亲友们建立了一个救治群,他看到群里有一句话,他的肿瘤实在太大、转移太多,最好的结局顶多能缩小一半。中途得到的结论是,就算有靶向药,也得结合放疗,这一劫是逃不过去的。
但和预想完全不同,他根本不必进行放疗,只是口服靶向药,肿瘤就得到有效控制。出院后第一次复诊核磁显示,他的脑部肿瘤大部分都在缩小,最大的一个从2厘米缩到了0.6厘米,在后续检查中,脑水肿也一次比一次好转,远端的肿瘤甚至完全看不到了。他去查了什么叫做「钻石突变」,「我才开始明白,原来我的运气好到这个地步」。
重新恢复打字的能力后,陆庆松在手机上给帮助自己的亲友们发了第一条信息:「我好转很多啦,能感觉在继续转好,真是奇迹啊。多谢你们大家全力跟死神拔河拔赢了,我也会继续加油的。」-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