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8-21 | 来源: 人物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他讲起父亲去世前去看母亲,两人拉着手唱《拉兹之歌》的那一幕。他说,母亲手术出院的日子,房间里乱糟糟的,又冷又潮,贵州冬天的阴雨天,房子的窗户一直漏风,他怎么修也没修好,一会儿要整理母亲的床铺,一会儿要找起子修窗户,正手忙脚乱的时候,一转头看到了父亲,颤颤巍巍地走了过来,他总觉得父亲那天是预感到了什么,坚持要走去看母亲,他们握着手流泪的时候,恐怕早已知道那会是永别,「也许在外人看来,这是悲凉的死亡,可是看着他们两个人拉着手唱歌,永别的一幕好像有了光。」陆庆松说。
我记得他当时告诉我,自己总觉得父母早就私下谈过这件事,他们也许早就约定过他们的告别,「那种美好流逝的感觉是很遗憾,但美好也一直在涌来,在死亡来临的时候也是一样。」他把生命理解为一条河流,「美好一直在消逝,但你也一直在拥有。我觉得生活就是这样,一直在流淌。这么美好的一生,如果不去珍惜就特亏」。
这通电话之后,我和妈妈认真地谈论了死亡,也在告别时好好地拥抱过。在我妈妈的告别仪式上,现场响起的不是哀乐,而是陆庆松弹奏的李叔同写给自己妈妈的歌曲。我给到场的亲友写了一封信,里面有一句话,凋零也是一种美。
我告诉小陆,我会永远珍惜他哥哥的这通电话。一个刚刚失去至亲的人分享了自己最深刻的体会,明明他还在自己的哀伤中,却仍想要先去帮助他人。他的善意让我深深震撼。死亡是唯一一项人类无法学习的未知领域,活着的人是没有死亡经验的,面对死亡也是一种艰难的考验。陆庆松分享给我的力量是真实存在过的,这的确是一个珍贵的礼物。
听完这段话,小陆开始抽那天的第二盒烟。他坐在一栋外企大楼门口的咖啡馆,语速越来越快,「我哥对这些东西,没心没肺。当时那些纷乱什么的,他都没经历,他要经历了,他打不了这么个电话。」
陆庆屹记忆里的死亡,是生活的辛苦。哥哥在家照顾父母二十多天后,临近春节换他回去,他刚回家第二天,父亲就走了。当时家里很乱,到处都是旧东西,他得忙着安顿父亲,找车找人,在堂屋里腾出空间,把父亲的棺材停在中央。那时候母亲躺在隔壁房间,他们之间的距离只有一米多,隔着一堵墙。但母亲没办法走出房间去看望父亲。这是他记忆里的父亲的死亡,里面全都是急躁、悲哀、生气和伤心。
父亲和大陆小陆除夕在独山城东的花坡看全城烟花
他是在生活的艰难和苦涩里摸爬着长大的,他埋怨哥哥是少小离家的游子,不懂得持家的心酸,「你要是想起人生来,它就不是一个唯美的状态」,陆庆屹讲起哥哥治疗时艰难的找人、挂号、碰壁、转院,在这样的现实里,另一个人的真诚、纯粹、善良的确会显得格外刺眼。
作为弟弟,陆庆屹当然了解哥哥的纯粹和善良。他讲起在老家时,和哥哥一起在河滩上走,哥哥会因为发现了几块粗糙的石头兴奋得要命,背在包里沉甸甸地扛回去,晚上到家都八九点钟了,他还在兴奋地跑去烧热水,给父母泡脚,拿石头给他们磨脚皮。当时他脸上的那种幸福感,他的同龄人大多只在拿到年终奖的时候才会出现。
「我理解的他就是很天真,他极其善良,这一点是真的。」但他也因此抱怨哥哥和社会打交道太少了,活在自己的空中楼阁,很多想法是「沙滩上的城堡」,不够现实。他最懊恼的是哥哥太容易安顿自己,哥哥经历过的很多事,明明是创伤,明明是被欺负,他总有办法安抚自己,所以再大的仇恨、愤怒、伤害和不公平,在他心里都很快消散了,这固然让他活得自得,也让他失去了拼命向上的驱动力,「作曲,我觉得他天资比较高,他应该出了作品以后再出现在公众面前。对于搞艺术的人来说,只有作品能长久地安慰人、陪伴人,这才具备真正的价值。他曾经一天晚上写了十首歌,他作曲的才能是很强的,但他就是老被其他事情勾魂了,什么爬山啊。一直想跟他说这个,一直就跟他说的是这个,他TMD也不当回事,后来我就懒得说了。」-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