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8-21 | 来源: 留学生日报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国际学生空缺”不仅伤及高校财政,更冲击城市整体生态——住房、超市、交通、图书馆、就业市场,都和学生密切相关。
根据《波士顿环球报》测算:马萨诸塞州一地将损失6.19亿美元,加州损失约10亿美元,纽约损失约9.88亿美元。
国际学生对各州经济贡献图 来源:brookings.edu
这也解释了为何各高校在“用力补救”:有的开放香港/首尔校区临时代读,有的加快本土多元招生,有的推动证书课程、混合授课等新模式。然而效果甚微,多数学生“要么冒险赴美,要么干脆转向他国”。
与此同时,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新加坡等国家则推出更灵活签证路径、更长OPT时长,迅速填补美国留下的空位。国际教育竞争格局正加速重塑,美国的“唯一性优势”正在松动。
当前局势下,对于留学生及家长来说,最重要的是调整路径而非盲目坚持:
申请材料务必提前准备,预约签证尽早启动;
留意项目所在州与学校对国际生的态度和签证配合度;
考虑桥梁项目(如社区学院转四年制)、双录取、混合课程;
提防“好看但不稳”的项目,把握能提供长期支持的专业与资源网络;
多国联申不再是备选,而应是“必选方案”。
留美仍然可能,但已经不再是“拿到offer就万事大吉”的时代了。
“最冷开学季”不只是某一批留学生的困境,而是全球高等教育格局的一次剧烈拐点。当签证成为政策工具、学生成为政治代价,美国高教的“吸引力神话”也在一张张空椅子中逐渐崩塌。
如果说曾经“赴美留学”是一代人的梦想,那么如今,问题是这个梦想是否还值得追逐。-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