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8-21 | 来源: 真实故事计划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同学A到老师处告状。钟某川得知后,在课间再次找到A。他死死掐住了A的脖子。班级同学见状,上前阻拦。直到数位同学一起拉开他,钟某川才停了手。受到惊吓的同学A,后来的一整天都不敢吃饭。同学们在转述时提及对钟某川行为的后怕,“再晚几分钟,那个同学可能就要窒息了。”
升入初二的钟某川,在同学眼中变得冷僻而充满敌意。对视时,有人常能捕捉到他恶狠狠的眼神。一次,有同学只是无意间冲他笑了笑,他便威胁说:“毕业时,我一定会杀了你。”
学校曾组织过心理调研,没有发现钟某川有明显问题。在老师的回忆中,钟某川的父母也极少参加家长会。
后来,曾华从另一个女同学B的父亲那,得知钟某川行凶前,和女儿最后一次相处的细节。
4月8日星期二晚上,学校放学后,潘某优和钟某川,以及女孩B一起,坐上这位父亲的车。
从初一开始,由于住址相近,潘某优与钟某川、钟某川姐姐和女孩B,四个小孩一起,由潘某优父亲、同学B父亲轮流接送。
那是一辆四座 SUV。通常,钟某川坐副驾驶,三个女孩挤在后排。初二时,钟某川姐姐升入市重点高中,车里只剩三个孩子。
出事的那天晚上,钟某川上车前,对女孩B的父亲喊了一声“叔叔好”,随即坐上副驾驶,再没有说话。从学校到小区,车程12分钟。
期间,在后排,潘某优小声对女孩 B 说:“物理没怎么考好,怕回去要被爸妈说。”女孩 B 安慰了她几句。男孩坐在副驾驶,全程沉默。
几分钟后,车从主干道右转上坡,驶入小区,入门后左转,停在上坡路的第一个分叉口处,女孩父亲放下三个孩子。
女孩B的家就在岔路前;潘某优和钟某川则需再走几米,从第二个岔口分开。
上坡路的尽头,潘某优从左侧绕去单元楼的正面。
短短的一段窄路,隐蔽无人,一边是一楼住户的窗户,一边是开粉花的灌木丛和小区外墙。
路上,二楼的一个男性住户在潘某优身前几步远,先于她推门进了楼。这时本该回到家的钟某川,突然从另一侧绕路出现,追上了快到家的潘某优。
4月8日晚上7点左右,小区1楼的住户王晓娟(化名)站在厨房,突然听见窗外传来几声闷响,像皮球落地。
王晓娟的窗户正对潘某优的单元楼前。她看向窗外,夜色中,好像一个男孩用手在“拍打”女孩。接着,她听见女孩喊:“救命!救命!”
她立刻朝窗外大喊:“你为什么打人?你不准打人!”声音震住男孩。他猛地又狠打两下,转身跑走。事后王晓娟才知道,天色灰暗,她没看清男孩手里的刀。
王晓娟急忙出家门追赶,绕过单元楼前的小路,看见他沿着下坡路跑远,身影很快消失。王晓娟追不上,叫人报了警。她重新跑回楼下,才看清血泊里的女孩——是邻居曾华的女儿。
她仰头向楼上大喊:“4楼的快下来,你女儿被打了!”
恶意
女儿死后,曾华想过很多个“如果”。
潘某优遇害那天,曾华比往常早回家了十分钟。前一天,她在网上买了一个空气炸锅。那晚下班回家,她拆了快递,满怀期待,计划晚上给女儿做炸排骨。邻居的那句呼喊,她误听为“有人晕倒了”。
“如果那天我晚十分钟回家。如果当时我守在阳台上眺望你回家。如果我就在楼下。”曾华想象,自己怎么做可以避开女儿如今的命运。这些“如果”一直追溯到三年前,和钟某川一家初识的那天。
女儿刚升初中时,学校在家长群中收集学生们的家庭住址。曾华发现,有个男孩和自家住在同一小区。
曾华主动联系上对方,在交谈中才得知,钟某川和潘某优早在小学,就做过三年的同班同学。但此前她从未听女儿提起过他。
正式开学前,钟某川的母亲提出,两家人住得近,自己有驾照,但不敢开车,想请潘某优的父亲顺路一并接送孩子。-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