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8-22 | 來源: 風傳媒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關稅 | 字體: 小 中 大
川普自信滿滿打響“川普回合”貿易戰,妄想把美國推回全球貿易核心。 但《經濟學人》8月20日指出,這波作不僅沒能重建霸權,反而逼得世界另起爐灶:各國壹邊對美國低頭,壹邊迅速尋找替代市場與新結盟。 新加坡、韓國忙著開辟市場,加拿大、墨西哥抱團自保,金磚國家日益壯大,而中國更大撈好處,把觸角伸向非洲、拉美與東協,穩穩接手美國拱手讓出的舞台。
川普想打造新世界? 《經濟學人》:想得美!
各國關稅紛紛敲定,川普政府高調把這壹輪貿易談判命名為“川普回合”(Trump Round),聲稱要重建美國在全球經濟秩序中的領導地位,美國貿易代表賈米森・格裡爾(Jamieson Greer)振振有詞。 而川普的老戰友彼得·納瓦羅(Peter Navarro)更是立刻大拍馬屁,竟主張總統應該拿諾貝爾經濟學獎,因為他“示范了全球最大市場如何讓世界乖乖聽話”。
白宮的盤算很簡單:他們想要拆掉舊世界,打造壹個美國說了算的新世界。 只要把世界貿易組織(WTO)那套老掉牙、時常失靈的規則拆掉,就能換上新制度,而且美國理所當然會坐在正中央。
不過,《經濟學人》認為,這種想法恐怕只是川普壹廂情願。 事實上,美國早已不是誰都繞不開的市場。 21世紀初,美國進口的商品總量占全球進口量的伍分之壹; 現在只剩八分之壹。 川普想把美國推回中心,但美國的市場已經大幅縮水。
各國政府當然看得更清楚。 為了確保能進得去美國市場,表面上它們還是得乖乖簽下關稅協議; 但另壹只手,早就忙著規劃替代方案。 壹位韓國官員壹句話道破真相:“第壹步是向美國讓步; 第贰步就是另尋出路。 ”
各國紛紛另尋出路
川普的關稅戰,逼得各國各出奇招。 《經濟學人》分析,這些貿易戰的受害者各走各路:有人撒錢硬撐,有人加碼補貼護航,也有人另辟市場,更大膽者則選擇結盟牽制美國。 對多數國家而言,真正的抉擇不是在“完全聽命華府”或“陷入弱肉強食的混亂”之間贰選壹,而是在短期權宜與長期替代方案間拉鋸。
撒錢護航是最常見的反應,例如就巴西推出高達60億美元的信貸方案,從減稅到政府收購壹應俱全,看似大手筆扶持產業,卻嚇壞投資人,擔心公共財政進壹步惡化。 加拿大也不落人後,承諾投入近10億美元挽救木材業。 南非更幹脆,打算讓出口商分攤運輸、合建基礎設施,就算踩到反壟斷紅線也在所不惜。 《經濟學人》提醒,川普動輒加稅,而這些稅往往壹旦加上就撤不掉,靠補助只會燒錢、還可能扭曲市場。
保護主義也卷土重來。 加拿大、日本對金屬進口再度加稅反擊,印度則重提“印度制造”。 8月15日,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在獨立日演說中高喊“為國貨發聲”,強調從能源到戰機都要自給自足。 盡管目前各國對川普的報復還不多,但《經濟學人》警告,若各國紛紛效法,結果會是全世界都付出更高代價。
更具前景的則是另辟市場。 新加坡、韓國補助企業向南亞、中東、墨西哥拓展新買家。 南非農民則把更多柑橘銷往中國,並游說歐盟放寬檢疫標准。 巴西咖啡業者更急忙轉站北非與中東,去年銷量大增六成,但美國依然消化了它們16%的出口,要真正擺脫依賴仍需時間。
墨加結盟崛起,金磚國家壯大
當美國顯得不再可靠,連最親近的鄰居都開始各自結盟。 《經濟學人》指出加拿大和墨西哥近來愈走愈近,准備在《美墨加協定》(USMCA)明年審查前,增加對川普談判籌碼。 下個月,加拿大總理馬克·卡尼(Mark Carney)將訪問墨西哥,討論供應鏈韌性、港口貿易,甚至能源與人工智能的合作。 對兩國而言,抱團合作比單打獨斗更能應對川普的反復無常。-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