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8-22 | 來源: 旅界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迪士尼 | 字體: 小 中 大
自然風景景區也搞“優速通”?
▲
01
最近,我刷到壹條公眾號推文:《速搶!恩施大峽谷VIP優速通8月1日上線,暢享優先服務》。
壹瞬間,我以為走錯片場了,這個以自然風光聞名的5A景區竟然悄悄學起了環球影城、迪士尼。
680元壹張門票換來纜車、索道、接駁車快速通行,專屬休息室,球幕飛行影院、雲龍地縫門票免費游玩,還有客服“峽小智”的1V1咨詢,無論怎麼看都像是國內第壹個全盤模仿外資主題樂園快速通行機制的自然景區。
從景區運營方鄂旅股份的公眾號原文內容看,它把尊貴感包裝得很完整,動線、休息、接駁、贈票壹應俱全,只是沒人告訴你的是,這套服務架在壹個廣受吐槽的糟糕體驗之上。
我順手點開了幾條小紅書推文的評論區,湖北本地IP的網友反應非常壹致:
“這個景點第壹個就要避雷。”
“恩施人都不去。”
“還搞什麼快速通?最起碼把最基本服務做好再說。”
這些情緒化宣泄的話背後是實打實的血淚教訓,游客們對恩施大峽谷的積怨已經積攢多年,關鍵集中在累、亂、貴這叁個字,體現在社交媒體上則是大寫的避雷。
壹位常年分享旅行避坑經驗的小紅書博主“牛兔日記”這樣記錄自己親身經歷:
“開局就是暴擊,下車點距離檢票口最遠,再加上25分鍾的地面纜車等待,人山人海。”
“上山的柒星寨索道排隊48分鍾,景區還建議先去雲龍地縫,千萬別信,因為哪裡都堵,結果只能走到黑。”
“到了吊橋,人擠人,卻壹個工作人員都沒有,走在上面心裡直發毛。”
“如果不聽勸壹路走到雲龍地縫盡頭,迎接你的會是:半小時水泥路+999台階,風景0,膝蓋-99。”
“更離譜的是,就算選擇電梯,上來之後還要再步行37分鍾,從電梯口走到地面纜車。”
“當你好不容易拖著酸痛的雙腿回到返程纜車點,等著你的不是舒緩,而是壹塊廣告牌:邀請你體驗關節藥膏。”
由此種種,景區上線了VIP快速通道後,不少熟悉恩施現狀的游客第壹反應是:“原來是想讓害怕被坑的人再多掏壹筆錢。”
畢竟當游客連最基本的舒適體驗都得不到保障時,任何尊貴感的包裝都顯得蒼白無力。
02
恩施大峽谷被罵冤嗎?
事實上,在迪士尼、環球影城這樣的主題樂園裡,快速通行證幾乎是標配。
游客心裡明白,他們買的不只是票,也是時間與秩序,少排隊,多玩項目,額外付費換來更順暢的體驗,這筆賬算得過去。
東京迪士尼海洋/旅界實拍
但換成自然風景區,邏輯立刻變味。
因為對很多人來說,山水風光是公共資源,理應屬於所有人。
在歐美日韓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大多數自然景區是免費的,少數收費的也只是壹張纜車票,很少會在各個環節層層加價,更不會再搞什麼VIP優速通。
說白了,把壹處天然存在的峽谷硬生生包裝成尊享體驗,在心理預期上就讓人難以接受。
更讓人反感的是,景區不是在解決痛點,還要在痛點裡賺錢。
從社交媒體上看,游客吐槽恩施大峽谷最多的恰恰就是交通動線混亂、返程體驗糟糕,這本該通過增設擺渡車、優化標識、調度人流來緩解。
如今,卻偏偏被做成壹套高價繞行的生意,於是680元優速通看起來不像是改善,卻像是贰次收費,信任的缺口在這裡放大到極致。
本想學迪士尼的恩施大峽谷,卻忘了迪士尼先提供的是極致體驗,再疊加壹層快速通行,而它把順序倒過來,先留下糟糕體驗,再推出優速通補丁。
這樣的做法,注定會被罵。
當然,我們要更深理解景區背後的運營邏輯,就繞不開恩施大峽谷的運營方鄂旅股份。
這家公司前身是恩施大峽谷旅游開發有限公司,主營業務就是索道、纜車、客運,2017年,它在新叁板掛牌,不到兩年時間摘牌,又在2021年提交過IPO申請,但壹拖再拖,2023年幹脆撤回,上市無果。
事實上,鄂旅股份的問題並不復雜,收入結構極其單壹。
公開招股書顯示,2019年至2022年,公司營收主要靠兩條索道撐起,其中恩施大峽谷索道壹項就貢獻了接近壹半的收入,毛利率的確驚人,2019年索道毛利率高達75.8%,幾乎就是壹台印鈔機。
換句話說,鄂旅股份靠的就是游客“不得不買”的生意模式。
只要游客進來,就必須掏錢坐纜車、乘索道,公司才能盈利。
客觀說,這背後倒也不僅僅是恩施大峽谷壹個景區的運營問題,也是整個中國文旅景區在商業化和公共性之間的糾結拉扯。
所以,當它甩出680元優速通時,很多游客感受到的不是體驗升級,反而是資本焦慮的下意識反應。
上市失敗,增長乏力,就只能在現有游客痛點上繼續榨取更多的錢,可偏偏這裡的痛點,就是游客最討厭的強制消費和交通不便。
如此壹來,尊貴感不僅沒能帶來好感,還成了新的火藥桶。
03
恩施大峽谷的這場優速通風波,很快從社交媒體延燒到更深壹層的問題:
在門票限價的監管紅線下,景區是否正在通過“內部交通+增值服務”完成壹次靈活漲價?
我們知道,國內5A景區的門票價格屬於政府指導價,受文旅部和國家發改委監管,且早在2018年,國家就明確要求不得捆綁銷售,不得價外加價,不得通過提高景區內交通、游覽項目價格,來變相增加游客負擔。
這些文件的初衷,是為了遏制“門票經濟”的擴張,促使景區回歸公共服務本質,不能壹邊喊著文化旅游惠民,壹邊門票坐地起價、暗藏花招。
但現實執行層面,仍存在巨大的灰區。
尤其是在景區門票之外的內部體系裡,索道、觀光車、地面纜車、接駁專車……這些服務到底算不算剛需?由誰定價?是否受限?
對於上述問題,目前全國大多數省份並沒有統壹答案,大多歸屬“屬地政府+景區自定”模式管理。
而這壹次,恩施大峽谷選擇了更高明的壹種方式,幹脆打包收費。
680元的優速通中,包含了從索道、纜車、接駁車,到休息廳、影院、返程專車的幾乎全流程服務。
從表面看,都是自願選擇,但在體驗邏輯中,幾乎覆蓋了游客必須經歷的所有痛點。
壹個很現實的問題是,如果基礎通道長時間擁堵、景區內部交通冗長、返程極度疲憊,優速通卻壹路暢通,誰還敢選正常通道?
若景區沒有把最基本的游客動線、服務體驗做好,卻通過增值產品提供壹條像樣的體驗,這就很容易被質疑是在制造“不得不買”的場景。
更值得警惕的是,景區優速通的這種組合票形式,本質上完成了壹次對政府指導價監管的規避,那些本該獨立售賣的服務,被以套餐名義捆綁在壹起,信息不透明,也難以拆解監督。
在“你願買我願賣”的市場規則下,壹張VIP票輕松包攬了所有漲價空間。
但這些原則壹旦被“增值服務”架空,未來更多原本屬於我們公共資源的自然風光類景區就很可能滑向用金錢換痛苦免除的歧路。
那就不僅是體驗差的問題,更是公共公平原則的破口,而游客情緒,往往比政策更早察覺真相。
今日話題:你如何看待自然風光景區銷售“優速通”?-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