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8-22 | 来源: 冰川思想库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排除掉一个潜在的新竞争者,对于挑战iFood并没有任何助益,反而少了一个可以共同与之对抗、分散火力的盟友。
02
滴滴在巴西的连环三招,或突袭,或攻人之必救,招招都引发了一场司法诉讼,不可谓不高明,不可谓不狠辣,但总觉得有哪里不对。
对于中国企业出海,我们当然希望相关企业在海外能够守望相助,至少也不好先拼个玉石俱焚,但这毕竟只是一个“希望”,不是严格的道德义务,中国企业在海外缠斗,也不是什么新闻。
比如,在东南亚电商市场上,几家有中国资本背景的电商公司(虾皮、Lazada、TikTok)就已酣战多年。
因此,滴滴的问题不是出在“打自己人”身上,而是“只打自己人”,这悖离了最基本的商业逻辑。是的,是商业逻辑。
这个商业逻辑可以分两个层面看。
其一,中资企业虽在东南亚电商市场鏖战经年,但一个基本大背景是,这个市场没有亚马逊这样的国际巨头,几家中资企业占据了市场的主要份额,他们的竞争没有针对“特别的对象”,单纯是为了商业利益在争夺份额,这就叫商业逻辑。
而巴西外卖市场的王者是iFood,无论从哪个角度而言,美团和滴滴的大敌都应该是iFood。滴滴出大招时,美团甚至还没有正式进入巴西,市场份额为零,这种“预防式内卷”是不是太荒诞了?
▲巴西里约热内卢(图/CFP)
市场竞争的核心逻辑不是要 “排谁”,而是要争夺市场份额。作为新进入者,滴滴若想在巴西外卖市场占得一席之地,不可避免要与iFood正面竞争,这当然很困难,但却是唯一的路径,你不去针对这个想办法,整日盯着还没进市场的“新人”又有什么必要?
排除掉一个潜在的新竞争者,对于挑战iFood并没有任何助益,反而少了一个可以共同与之对抗、分散火力的盟友。
说白了,你不一定要将其他中国企业作为“盟友”,但也没有任何必要将他们作为“唯一的敌人”。
其二,99Food将10亿雷亚尔(约为人民币13亿元)投资额中的9亿花在了“排美团”上面,也就是一个还没有进入市场的新玩家身上,甚至向单个商户开出数百万元的预付款,这种烧钱的豪气让人十分困惑。考虑到巴西外卖市场规模远小于中国,外卖行业又是一个平均净利润率在1.5%—3.3%的微利行业,这真的是一个理性的商业决定吗?
还没有和当地市场寡头正面交锋,便已经花掉了90%的投资款,商业逻辑何在?
03
唯一合理的解释是,这既不是市场竞争,也不符合商业逻辑,这就是内卷,更精确地说,就是“内卷外化”。
没想到,中国互联网企业有那么多好东西,还没来得及在海外开枝散叶,最先“出圈”的竟然是可以看作“家丑”的内卷。
今年6月底,格力电器市场总监朱磊曾激动地公开抨击“内卷外化”。朱磊举例称,一家在海外市场已经很有知名度的中国电视品牌,利用其现有渠道转做空调,但其净利润率仅为3%,“我们直接问他的海外经销商,人家告诉我,我们没有KPI,我们的KPI就是把中国同行卷死。”朱磊反问道:“但是你能卷死同行吗?你只能把自己卷死。”-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