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8-22 | 来源: 南风窗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北京 | 字体: 小 中 大
6月底,许雅芝带着家里给的2000元,花1000多买了到北京的机票,开始为期10个月的“倒贴实习”。
北京的开销之大,令她震惊。“到北京一个多星期,剩下的1000块就用完了,7月跟家里要了1000块,7月18日花完,然后又要了1000块,一个多星期就花了500块。”许雅芝说。
医院宿舍是5人寝,需要自己交水电费,6到7月,许雅芝陆续交了100多元。在食堂吃饭便宜些,好点的饭10元,简单点的6元。偶尔点外卖,她也会挑平台、用券,把价格控制在10元左右,只有买生活用品、护理鞋时难以省钱。
“像我们学生来医院实习,既要交学校的学费、住宿费,又要给医院交实习费,还要交医院的住宿费。”哪怕学校为了促进合作,替学生交了2000元实习费,可医院没有实习工资,其他费用需要学生全包,“压力还是有点大”,许雅芝说。
对绝大部分专业而言,一二线大城市拥有更好的实习资源,也是行业发展的前沿,去大城市实习,已成为大学里的普遍现象。只是,这份“机会”往往意味着额外的金钱与时间投入。
边上班,边上学
每天早上7时50分,许雅芝已经站在科室,洗治疗盘、铺治疗巾、摆好碘伏酒精,等带教老师一起去查房交班。
查看病人皮肤状况、给病人翻身,监护病人血压、心率、脉压和呼吸,测体温、学打点滴——零碎的工作占据了她大部分时间。
但“学生”的身份不断提醒她,除了实习,还有毕业论文和明年的护士资格证考试。
“学习时间只有每天下班和周末,以前学习的时间是在周一到周五,周末可以休息;现在变成周一到周五不仅要上班,空下来一点时间都得学习。”许雅芝说。10个月的实习期一结束,她就要回校参加毕业答辩。什么时候写论文,如何学写论文,都是她在实习期间要考虑的事。
此外是考护士资格证,对于许雅芝来说,只有通过护士资格证考试,注册完才能正式去医院上班。
来自成都的焦童同样处在“两难”之间。大四下学期,在西南某高校读预防医学的焦童按照学院的实习安排,留在成都某医院实习半年。
当时,比花费更令她焦虑的,是如何兼顾考研与实习。医院实习和焦童的考研复习时间重合,边实习边复习成为无可奈何的事。“当时一边摆烂一边焦虑,实习期间没有整块时间学习,学习时间像碎片,看一会儿书就要去做事情。”焦童说。
看着同学翘掉实习去复习,焦童不是没想过和他们一样。但她的带教老师严厉,哪怕为了等电梯早走5分钟,她也会被带教老师指责早退。
不仅医学专业实习如此,只要还在学期内,学生就无法避免工作、学习两套模式轮流转。
在黄秀英身上,这种撕裂更加具象。7月底某天,黄秀英的实习工作和期末作业的提交时间都赶在了同一周。前一晚,她通宵写作业到清晨,睡了几个小时,又爬起来准备工作资料。通勤路上,她也端着电脑,在摇晃的车厢里埋头写作业。直到工作开始的10分钟前,黄秀英才写完作业,发给小组同伴,继而换上笑脸,转头开始实习工作。
“每天的时间全都被塞满,哪怕到了晚上也不能休息,必须把事情弄完,最近一个周我连续通宵了三次,说实话,我有点太累了。”黄秀英说。
这种“边上班,边上学”的双重状态,正在成为常态。
英国Upromise公司2025年的一项研究显示,18至24岁大学生的在学就业比例已上升至65%。国内高校的情况亦相似:实习要求写入培养方案,论文与考证又是毕业的硬门槛,学生不得不在两套体系间疲于奔命,而且有些实习岗位根本没有收入。-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