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8-24 | 来源: 澎湃新闻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今年,清华“自强计划”取消校考环节,改为按分省计划及考生高考分数录取,在6500余名报名的农村学子中,最终录取了270余人。来自湖南省涟源市斗笠山镇一个农村家庭的肖晓刚,是其中一员。
肖晓刚从小善于在学习中进行总结、反思,追求高效学习。高中期间,他通过网络公开课和二手教材自学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四科全国中学生学科竞赛的内容,其中物理、化学、生物均获得了省赛二等奖,数学获得了省赛三等奖。今年高考,他以物理类689分的成绩被清华电子信息大类录取。
清华新生开学季,在接受采访过程中,肖晓刚聊到了自己的成长经历、学习经验。肖晓刚说,“我就是‘小镇做题家’,主要靠做题,才能考上好一点的大学。”
他希望自己在清华能够获得成长,不断提升自身素养,成长为一个全方面发展的人。
肖晓刚说,选择电子信息类专业,是因为这一招生大类未来的发展方向是通信和芯片等国家需要进一步提升的领域。他希望在这些领域好好学习,将来能为家乡、为国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贡献。
“摸黑”走上求学路的乡村少年
肖晓刚出生在湖南省涟源市斗笠山镇沙坪村的一个农村家庭。父母学历不高,以务农为生,家庭不富裕但一直很重视对肖晓刚的教育。
“我家在农村,我小学是在村里上的。”肖晓刚回忆,他当时成绩还可以,但小学六年级时,妈妈决定让他假期去外面补课。
所谓去“外面补课”,就是到市区上课外辅导班。他还记得,市里的辅导班每天早上8点开始上课,因此他需要清晨5点多起床,走到村外的马路上去坐班车,到市里后再换乘公交车,下车后再走一段路才能到辅导班所在地。
“我印象中,那是小学六年级的冬天,天黑得早、亮得晚。早上五六点天还很黑,我自己一个人出门,走去乘车的路上需要打手电筒。有次清晨我在路口候车时,遇到一个精神似乎不太正常的老人,在我旁边喃喃自语。”肖晓刚说,当时觉得平常,现在回想起那种“摸黑”走路的情景,反而觉得挺辛苦、挺恐怖。
“这也是我唯一一段参加校外辅导的经历。”肖晓刚说,后来他如愿上了还不错的初中、高中。初中以后,学习比较繁忙,主要在校内跟着老师的节奏学习。
肖晓刚从小接受的教育和成长所经历的环境,让他很早就感觉到学习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他还记得,他比较小的时候,因为用手机玩游戏,受过父亲的苦心教育。他觉得父亲说的话有道理,后来就没有再玩游戏了。再后来,身边有些同学玩游戏,但他因为不玩游戏,对游戏的内容不了解,对同学聊的游戏相关的内容也不再感兴趣。
“在我懂事以后,我爸妈反而很少跟我强调学习的事了。”肖晓刚说,虽然学习上,父母教不了他,但在他遇到困难时,父母总是陪伴在他身边,给他讲一些朴素的道理,在潜移默化中对他产生了很大影响。
他说,高中时,也因母亲陪读,他没有后顾之忧,得以专心学习。
爱打篮球,也爱思考、自学
肖晓刚从小就很有想法、有主见,初中时就在心中暗自定下了要考清华的目标。
他回忆,刚进初中时,他成绩并不算很好,但学习过程中,他感觉自己在慢慢进步,一段时间后成绩排名上升到了学校比较靠前的位置。
“那个时候,我就想,我应该继续往上走,将来要上一所比较好的大学,走向一个好的平台。我的理科成绩比较好,所以就想到将目标定为考清华。”肖晓刚坦言,“当时不是很清楚要考上清华,到底需要达到一个怎样的水平,但感觉一直努力肯定没错。一直努力,总会离目标更近一点。”-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