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8-24 | 來源: 法治日報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減肥 | 字體: 小 中 大
長時間脫發、焐不熱的手腳、無法集中的注意力,200米跑步都無法堅持……
14歲的北京初中女孩王婷(化名),1.57米,70斤。“理想體重”的代價,是她急轉直下的健康狀況。
《法治日報》記者近日采訪發現,暑假期間,壹些愛美的青少年采取極端化減肥方式,通過極端節食、偏執運動等盲目減肥,“減”出壹系列問題。與此同時,壹些減肥產品商家、減肥機構把目光瞄向未成年人,打出“專為兒童設計”“校園萌主”等旗號,讓壹些未成年人心動,讓正在成長發育中的未成年人走向對“過度瘦”的追求。
暑假剛開始的時候,王婷就為自己制定了減肥目標——至少要瘦到70斤,這樣穿制服裙好看。壹開始,她只是戒掉了零食,克制自己只吃叁餐,再是減少每頓飯量,堅決不盛第贰碗。但是,減肥進展並不明顯。由此,王婷對米飯產生了“恐懼”。
漸漸地,食物成了王婷的敵人,“連正餐也不敢吃,吃壹小塊肉,我會焦慮壹整天”。
在她加入的壹個暑期共勉減肥群裡,好幾個群友和她壹樣,是趁著暑假減肥的中學生。“有的人在我看來已經挺瘦的了,還是壹味要降體重。我們每天在群裡報吃了多少東西,多吃壹粒米都感到罪惡。”
記者見到王婷時,她小臉尖尖,幾乎可以用皮包骨來形容。經過壹個多月的“純餓”,她確實瘦到了70斤,但走兩步路就喘,晚上失眠,做什麼事都提不起精神,用她自己的話來說“並不是健康的瘦。去親戚家串門,長輩們都讓我多吃點飯,說我瘦得像猴子”。
身體健康狀況壹落千丈,王婷後悔不已。現在她只想讓自己變正常,“如果我好好吃飯,能回到最初嗎”?
讓王婷燃起減肥念頭的,是她在社交平台上頻繁看到的“女孩要有小蠻腰,超過兩指寬就是粗腰了”“白幼瘦才是極品審美”之類的帖子和短視頻。
“過度關注外貌和體重可能導致青少年產生嚴重的自卑、焦慮和抑郁情緒,很容易導致家庭關系緊張。尤其是在社交媒體的影響下,青少年容易陷入對完美身材的無盡追求,可能因此導致厭食症或貪食症等問題。從‘A4腰’到‘精靈耳整容’,層出不窮的審美標准像壹場沒有終點的賽跑,讓許多青少年在比較中迷失自我。”在北京從事兒童心理咨詢工作的陳靜(化名)說。
北京中醫藥大學衛生健康法治研究與創新轉化中心主任鄧勇說:“‘白幼瘦’審美已有低齡化趨勢,節食減肥、身材焦慮現象也滲透到中小學生群體。在社交平台上,壹些不符合‘白幼瘦’標准的照片或視頻被人指指點點,並惡意評論,更是加劇了偏激審美觀念的傳播。”
記者調查中發現,有些減重機構在宣傳方面有不少“花招”。比如,肆川某減重機構推出的暑期減重活動,為了強調身材體重對孩子的重要性,貼圖拾壹贰歲女孩子從“肉嘟嘟”到“小蠻腰”“瘦出骨感”,著重展示孩子胖瘦前後對比圖,將孩子減肥稱為“自我身材管理”,配有口號“到學校都自信了”等。
在采訪中,有家長反映,孩子暑假期間想要控制體重,為此曾在網上檢索相關“攻略”,“但好多帖子壹看就不靠譜”。比如有帖子稱,孩子要想快速瘦下去可以過量運動,反正孩子恢復得快;有減肥博主表示每天只喝水或只吃蔬菜,壹個星期孩子瘦20斤不成問題;更有減肥博主倡導青少年斷食,每天要長時間保持饑餓狀態。
近日,記者以16歲高中生的身份在某社交平台發布“求高效率減肥藥”的帖子,接連收到4條推薦減肥產品的網友信息,他們都大力推薦某款減肥產品,並著重強調不是“藥”是“食品”,簡單吃吃就能瘦。比如某減肥“糖果”推銷商表示,自家產品吃了之後能維持飽腹感,壹個療程298元。記者向其詢問成分表,對方卻遲遲不回復。
有網友私信向記者推薦壹款號稱不含咖啡因的“奶咖”。記者與其溝通過程中,對方先勸導“別吃減肥藥,對身體不好”,然後話鋒壹轉提出“我倒是有壹款自用產品,我只信這個,表妹也在吃”,隨即發來壹個私人聊天賬號,暗示可以加好友咨詢。記者添加該賬號後發現,這是個賣“奶咖”的商家,其宣稱“奶咖”作用是“燃、調、阻、塑”。當聽到記者自稱16歲時,商家表示16歲代謝能力更強,吃了產品效果翻倍,壹個療程就能瘦10斤到30斤。
記者在此次調查中發現,社交平台上,有部分自稱“營養師”的賬號,直接發帖宣傳鼓勵未成年人“餓瘦”,比如“胖孩子餓瘦30斤,只需4周”“餓壹餓,孩子長得更高”等。還有部分賬號將“帶貨”融入所謂的減肥經驗分享帖中。比如在某聲稱專注於青少年減重的營養師視頻中,壹名未成年人拿出某款“雞肉膳食丸”吃得不亦樂乎,背景音則開始講述這款代餐產品的營養性與飽腹性,“零脂零卡,加速減肥”。-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