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8-25 | 來源: 中國新聞周刊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吳維斌(右)在短劇中演“爹” 圖/受訪者提供
“幾乎每個劇組都需要老頭,後宮戲需要老頭、霸總戲需要老頭、修仙戲也需要老頭。”吳維斌說,所謂“缺爹”其實是缺“老頭”。
群眾演員這個工作普遍強度很大,並且作息無法固定,部分真的上了年紀的演員,無法支撐這樣的工作強度,尤其是入夏後浙江的溫度持續走高,38度以上的高溫很多,部分古裝題材作品為了防止穿幫都不能使用空調,歲數大的演員身體上會吃不消。
同時,短劇數量增加後,質量也是良莠不齊,有些制作相對精良的作品,對挑選演員要求更高,也更苛刻。不僅要求能在短時間內背下台詞,還要准確表達人物的情緒,和年輕演員接戲的時候能進行簡單的情緒銜接,這樣的要求下,會演戲的中老年演員就更吃香了。
吳維斌坦言,自己的年齡其實距離觀眾心中完美的“爹”還有距離,如果再大15歲左右就相對完美。為了讓自己更像老頭,這壹段時間以來,自己經常在大太陽下暴曬身體,以便讓自己看上去更老壹些。
除了暴曬之外,吳維斌還蓄起了胡子,這樣也讓他增加了年齡感,為不少劇組選角提供了方便。
“其實留胡子也是壹個雙刃劍,留起胡子之後,人就會顯得更凶壹點,更適合演反派老頭,而不是儒雅的商人,我留胡子之後演反派老頭的次數遠遠大於出演正面角色。”
吳維斌表示,自己並不擔心橫店“缺爹”的消息上熱搜後,全國各地趕來橫店的“爹”會擠壓自己的生存空間。
“橫店是壹個完整的生態空間,這裡每壹個人想要在這真正地站穩腳跟,都需要持續的堅持和努力,並不是僅僅看上去像個‘爹’,就能吃這碗飯的。”吳維斌說。
不僅“缺爹”,“娘”也缺
采訪中,部分受訪者對中國新聞周刊表示,相比起網友熱議的“橫店缺爹”的問題,“缺娘”的問題更加突出。
如今短劇盛行,作品的拍攝周期和此前大戲相比大大縮短,短的壹周便可以完成拍攝,長的也不過兩周左右,這就造成了優秀的中老年演員壹旦進入大戲劇組,拾天半個月出不來,而短劇這邊則無人可用的局面。
中國新聞周刊了解到,活躍在橫店的群眾演員的男女比例基本上是6:4,女性演員數量本來就要比男性數量少,在這樣的比例下,中老年女性演員的數量就更少。
但和“演爹”不同,通過化裝手段30歲左右的女性演員便可以“演娘”,但不少女性演員不願意演“娘”,認為這是壹條不歸路,壹旦演上“娘”,想要獲得更好的機會就變得更少了。
除了“缺爹少娘”之外,其實年輕男演員在最近壹段時間也比較缺乏。某劇組副導演對中國新聞周刊表示,往年的這個時間,都會有壹批大學生利用假期的時間來橫店體驗生活,那些穿著盔甲,拿著武器的角色正好適合他們。
但隨著今年暑期高溫以及其他地區暑假工的價格上漲後,來橫店的大學生也變少了。這就讓本來最不缺人的“匪兵甲”“匪兵乙”的角色都出現了找不到演員的情況。
上個月中旬,橫店影視城演員公會便發布了群演短缺的消息。鄔影瀟介紹稱,從今年6月開始,橫店影視城演員公會已增加了演員通行證辦理時間與名額,但群演的缺口依然很大。隨著劇組數量增加,優秀演員的短缺問題也日益突出。
橫店影視城舉辦演員就業大會 圖/橫店影視城官方公眾號
想要在橫店成為壹名群眾演員,需要辦理演員通行證,通過手續注冊並參加崗前培訓,但想要成為特約演員,還需要經過較為嚴格的考試,通過之後演員工會會提供給演員組訊通告、公益培訓等服務。-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