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8-25 | 來源: HK01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特朗普 | 字體: 小 中 大
特朗普(Donald Trump)第贰任期以來,美印關系出現了驚人的逆轉。如今特朗普政府要員公開指控印度石油利益「資助俄羅斯戰爭機器」。特朗普威脅在對印25%關稅之上再新增的25%「次級關稅」制裁8月27日也將即生效。
在這個美印關系的緊張時刻,雖然印度方面堅稱美印貿易談判依然繼續,但8月25至29日原將舉行的新德裡美印貿易會議盛傳已被取消。而印度的國營煉油廠則繼續跟俄羅斯簽下9月和10日的原油訂單。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還將出席8月31日到9月1日在天津舉行的上合峰會,是為其7年來首次訪華。
在8月27日「次級關稅」限期來臨之前,印度為應對美方在8月29日即將取消郵包「小額豁免」(De minimis exemption,即800美元以下郵包免關稅),也決定暫停對美國的相關郵寄服務(信件、文件、100美元以下包裹除外),周壹(25日)生效。
此前已曾在《金融時報》撰文批評印度資助俄羅斯戰爭機器的美國白宮貿易顧問納瓦羅(Peter Navarro),在剛剛過去的周末繼續向印度開火,聲言他認為用來懲罰印度購買俄羅斯石油的「次級關稅」將會如期在8月27日落實,「他們不需要這些石油……這是為克裡姆林宮洗錢的機器」。他又批評:「印度看起來是不願意承認它在這場流血沖突的角色……它正在討好習近平,這是它正在做的。」
印度外長蘇傑生(Subrahmanyam Jaishankar)則反駁,稱美國對印關稅「不合理」,表明談判繼續,但印度有自己的「紅線」,不會在農民和小型生產商的利益上作出妥協。特別針對美方指印度正在透過進口俄羅斯原油提煉後轉售的「洗錢」指控,蘇傑生更稱「如果你覺得從印度購買石油或提煉產品有問題,那就不要買。沒有人強迫你買。歐洲在買,美國也在買,但你不喜歡的話,就不要買。」
如果特朗普的對印「次級關稅」8月27日真的落實起來、將關稅由本月落實的25%倍增到50%的話,彭博估計印度對美出口可能會減少60%至80%。由於印度長期面對貿易赤字,其對美每年超過400億美元的貿易盈餘對印度經濟頗為重要,特朗普的「次級關稅」長期實施起來,美印關系將會進入本世紀以來未見的「寒冬」。
8月21日,蘇傑生訪問莫斯科,與普京會面。(Reuters)
特朗普在首屆任期幾乎與莫迪稱兄道弟,互相到對方國家出席大型集會,美國對印度的「擁抱」也為2020年中印邊境沖突後印度種種對付中國企業的做法提供了政治上的支持。為何這次重新上台後特朗普會突然轉向?
從貿易爭議到特朗普的「和平獎」夢
特朗普本年2月在白宮迎接莫迪到訪之時還在公開展示美印之間有多親熱,甚至聲言美印在本年秋天就能達成多個行業的雙邊貿易協議。印度其後也依然繼續其對華不友好的政策,壹邊拒絕比亞迪在印度達10億美元的投資計劃,另壹邊則試圖吸引Tesla落地生產。
可是,在關稅戰開打後的貿易談判中,特朗普政府對印度幾乎寸步不讓,特別集中要求農業和乳業的市場開放。由於農業占印度就業人口接近伍成,乳業更是印度所謂的「白色革命」國家驕傲所在,莫迪在政治上很難向美國讓步(按:美國農業生產效率遠高於印度)。莫迪在位期間極罕有的國內政治退讓也是向示威農民作出的。
面對特朗普的關稅威脅,莫迪除了呼吁國人用國貨抵銷出口減少之外,也公開表明「印度絕不會在農民、乳業和漁民的福祉上作出妥協。」
除了貿易爭議之外,正在全力爭取諾貝爾和平獎和死後「上天堂」的特朗普,更祭出「次級關稅」來制裁印度購買俄羅斯石油,使印度成為全球唯壹壹個被這樣懲罰的國家--比印度還買得多俄羅斯能源的中國卻沒有被徵收「次級關稅」。
這在印度國內引起了嚴重的「雙標」批評,也成為了反對黨批評莫迪「抱抱外交」(hugplomacy)失敗的根據。
除了在貿易和俄烏戰爭的外溢問題之外,特朗普對於莫迪和印度更是壹點政治上的尊重也沒有。特朗普威脅要向印度開徵「次級關稅」時將印俄並稱為「已死經濟體」(dead economies),沒有什何尊重可言。這讓近年高舉印度「大國崛起」的莫迪更難有同美國妥協的空間。
特朗普早已「變心」?
而其實特朗普這次上任後對於印度的轉向早在2月13日莫迪訪美之前已經略見端倪。
2月初,在特朗普上台後厲行驅逐非法移民政策之時,就有近百名印度公民被戴上手銬腳鐐,經40小時航程被送返印度,在野國大黨議員當時就曾在國會戴上手銬抗議莫迪政府保護公民不力。這個時間點正好是莫迪正要出訪白宮的前幾天。
此時,莫迪大概還以為特朗普只是剛上任制造反移民政績心切才有此等疏忽--莫迪此時的心態大概跟印度民眾壹樣:民調顯示,超過八成印度人歡迎特朗普重新上任,認為其執政將對印度有利。
到莫迪2月中真的到了白宮的時候,他還是跟特朗普招牌式的「抱抱」,甚至為MAGA運動(MAGA即讓美國再次偉大)背書,聲稱MIGA(讓印度再次偉大)加上MAGA將會變成「MEGA」(超級大)。
美印雙方表面上達成了從人工智能、半導體到關鍵金屬、藥品等不同方面的合作協議,以2030年達成5,000億雙方貿易額為目標(按:2024年商品貿易額為1289億),要在本年秋季達成貿易協議,印度加強美制軍備在印度軍隊的整合,推動「印度-中東-歐洲走廊」的基建項目……看似壹切如常。
不過,當時印度方面已有感不妥。有知情的記者其後就說印度外交官對於特朗普在閉門會議中對莫迪「欠缺尊重」的態度感到「錯愕」。
此後,在新關稅戰開打之後,特朗普竟然公開批評蘋果公司將iPhone生產線搬往印度,此舉正好擊中印度借「中國+1」供應鏈轉移而發產自身制造業的國策。特朗普2.0對印度的背離此刻就已經原形畢露。
貿易上的爭議,甚至是要否繼續購買俄羅斯石油的問題,其實也是莫迪願意低調抵抗的議題。但是像政治炸彈壹般的印巴問題,竟然也變成了特朗普「對付」印度的手段。
5月,特朗普在Truth Social上表明在美國銷售的iPhone應該在美國制造,而不是在印度制造。(網站截圖)
親巴基斯坦,疏印度?
巴基斯坦在特朗普上台之後多管齊下巴結特朗普:3月巴方就已經向特朗普送交了壹位有份參與2021年喀布爾機場爆炸恐襲的伊斯蘭國呼羅珊(ISIS-K)指揮官,獲得特朗普在同月的國情咨文演說中點名稱贊;
4月的特朗普「解放日」關稅中,巴基斯坦的29%還是高於印度的26%,不過巴基斯坦很快就找到「走後門」的方式--在4月克什米爾針對印度教徒的恐襲發生後幾天,3月成立的巴基斯坦加密產品委員會(Pakistan Crypto Council)就和特朗普家族持多數股權的World Liberty Financial簽署了合作協議,如今特朗普主理中東、俄烏外交的特使威特科夫(Steve Witkoff)的兒子更親身出席簽署儀式;
威特科夫的兒子Zach Witkoff在X平台上宣布World Liberty Financial與巴基斯坦簽署了合作諒解備忘錄。(X@ZachWitkoff)
5月初,印度以克什米爾恐襲為由向巴基斯坦發動攻擊,雙方互轟數天後據稱被特朗普叫停,巴基斯坦公開感謝特朗普,印度卻否定美國調停的說法,巴基斯坦則因此提名特朗普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同樣在5月,巴基斯坦繼續打「加密牌」,宣布跟隨美國成立比特幣戰略儲備,為加密貨幣開采專設特定額度的電力供應;
6月,涉足海外天然資源投資(當中包括剛果民主共和圖礦產)的特朗普友好Gentry Beach訪問巴基斯坦同巴國總理見面,然後就回到美國向特朗普推銷巴基斯坦的稀土、石油潛力。
巴基斯坦多管齊下巴結特朗普的行動非常成功。
6月18日,特朗普在白宮以午宴迎接巴基斯坦陸軍參謀長穆尼爾(Asim Munir),這是歷史上首次有美國總統在白宮款待在實際上而非法律上掌握巴基斯坦實權的軍方領袖。而前壹天,莫迪才剛跟特朗普通電,否定印巴停火由美國介入促成的說法,同壹時間,莫迪也拒絕了在加拿大出席G7峰會後順道訪問白宮的邀請。
到7、8月之交新壹波全球關稅稅率出台之際,巴基斯坦的關稅就由29%減至19%,印度的卻只減了壹個百分點到25%。而在公布將用額外關稅懲罰印度購買俄羅斯石油的同壹天(7月30日),特朗普也同時宣布跟巴基斯坦達成協議,美國將參與開發巴基斯坦的石油,更稱「誰知道,某壹天,巴基斯坦可能會向印度銷售石油」--這種說法與印度公開把巴基斯坦稱為「恐怖主義斯坦」(Terroristan)的外交宣傳大相逕庭。
印度壹直以來看不起巴基斯坦這個宿敵,尋求所謂的「去除連字號」(de-hyphenation),希望國際社會不再把印度和巴基斯坦等而視之,不要再以印巴沖突的維度來談論印度,而應該把印度當成壹個獨立的世界大國,或者至少和中國放在壹起去談。過去幾年,特別是在2020年中印邊境沖突之後,「去除連字號」的運動確實是有過好幾年的成功。
豈料特朗普再次上台之後,印巴竟然又被「重連起來」(按:普遍稱為re-hyphenation)。特朗普談起印度的時候不是談它平衡中國的角度,而是把印度和巴基斯坦等而視之,雙方軍事沖突不是像印度想像那樣以巴基斯坦求和作結,而是要由外部勢力介入擺平。
2025年8月15日,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在德裡(Delhi)舉行的獨立日慶祝活動上向全國發表演說。(Reuters)
這段印巴停火爭議在印度壹直是政治爭論焦點。停火達成後超過兩個半月,莫迪7月29日還要在印度國會為此辯解,聲言「沒有任何壹個世界領袖叫過印度停止辛社爾行動(Operation Sindoor,當時針對巴基斯坦的軍事行動代號)」。
外長蘇傑生日前也重申,印度不接受任何對於印巴沖突的外部調解是50多年來的全國共識。
如果說特朗普單獨針對印度施加「次級關稅」是美印關系的「駱駝背上最後壹根稻草」,特朗普過去幾個月來重巴基斯坦、輕印度的外交取態則是這壹根稻草放到駱駝背上前的其他重負。
為何特朗普此刻竟然同中國的「鐵杆朋友」巴基斯坦親近起來,反而壹手破壞在地緣政治和全球供應鏈轉移上都能夠而且願意幫助美國的印度?
我們都不懂讀心術,不能直接看到特朗普的動機是什麼。不過,普遍分析就找到至少叁個理由:壹是特朗普不滿印度是金磚國家組織壹員,認為金磚正在發展美元以外的國際支付方式,威脅到美國;贰是特朗普不滿印度始終否定美國在叫停印巴軍事沖突的角色,阻礙其「和平獎」夢圓;叁是特朗普期待美國盟友都會像歐盟、日本、韓國那樣在貿易談判上直接屈服,但印度卻堅持農業保護主義的紅線,讓特朗普臉上無光。
叁個理由,從美國國家利益的角度來看,都不是合理的原因。但特朗普的行事往往不受「合理與否」所規范。
印度的「中國牌」
跟壟斷全球稀土和稀土磁鐵供應的中國不同,印度手上確實沒有反制特朗普政府的實質力量。因此,直到目前為止,印度對於美國的關稅施壓也未有作出任何具體的反制措施,只是嘴巴上強硬壹點而已。
在中美競爭的格局之下,印度的對美外交壹直有著壹張「中國牌」。個中邏輯是,因為印度在制衡中國的問題上是個不可或缺的角色,因此美國必需在其他與中國沒有直接關系的議題上遷就印度。拜登時代的美國對印政策確實體現出這壹點:無論是在俄烏戰爭中印度保持「中立態度」,還是莫迪政府被指在加拿大、美國策劃刺殺鍚克教分離主義者等爭議中,拜登政府壹直是低調處理。
特朗普此刻無緣無故挑釁印度,某程度上也可以被解讀為對於這張「中國牌」的忽視、漠視或輕視。
莫迪對於特朗普施壓的間接回應,似乎也就是這壹張「中國牌」。
2024年10月23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晤印度總理莫迪(China Daily via REUTERS)
莫迪去年10月已經在俄羅斯喀山跟習近平會面「破冰」。雙方此前幾天就邊境問題達成了巡邏安排、脫離接觸的協議。這也是中印領袖2019年以來的首次會面。
不過,這只是破冰,尚不是回暖。本年初,不同媒體都有報道指中國正在阻礙中國的技術人員和專業設備輸往印度等國家,似乎是想阻礙「中國+1」產業鏈轉移的發展。而遲至4月,印度的商務部長還在公開以印度「戰略利益」為由,向比亞迪投資說「不」。
但經過特朗普過去幾個月的「不友善」對待,特別是在特朗普把印度單獨拿出來威脅加徵「次級關稅」之後,莫迪政府和中國的外交就迅速熾熱起來。7月,蘇傑生就訪問了中國,是為2020年中印邊境沖突之後印度外長訪問中國的首次。
8月18、19日,王毅訪問了印度,同印度國家安全顧問多瓦爾(Ajit Doval)開了中印邊界問題特別代表第24次會議,也見了蘇傑王和莫迪。
莫迪在此時也確認了8月31日出訪天津參加上合峰會的行程,這將是莫迪7年以來的首次訪華。
莫迪在X上發布與王毅會面的照片,稱「自去年我在喀山與習近平主席會晤以來,印中關系壹直在彼此尊重對方利益與敏感事項的指引下穩步發展。我期待在上合峰會期間於天津的下壹次會晤。穩定、可預測、具建設性的印中關系將為區域以及全球的和平與繁榮做出重大貢獻。」(X@narendramodi)
在這段時間內,中印也達成了壹系列正面改善雙方關稅的實質措施,包括重啟新冠疫情以來從未恢復的中印直航航班、同意重啟邊境貿易、為兩國人員提供簽證便利、以實質方式便利雙方貿易和投資、以專家小組方式推推邊境劃界談判。除此之外,中國也放寬了對印度的肥料、稀土磁鐵和隧道潛盾機出口。
而在莫迪訪華的行程中,中印說不定還會公布更多的合作。
當然,中印關系並不取決於美印關系。印度本身要發展成「中國+1」的那個「1」也需要中國的中間商品、技術和投資。即使沒有今天特朗普對印度的種種不友善行動,印度本來也就需要適當地修補同中國的關系。
不過,特朗普的對印政策無庸置疑是中印關系加速回暖的催化劑。
8月27日對印「次級關稅」的落實與否,將會是特朗普對印外交的關鍵考驗。特朗普真的完全不將印度的「中國牌」放在眼內嗎?制衡中國的美國壹貫國策,對特朗普真的毫不重要嗎?
「TACO預言」(按:特朗普總會退縮,Trump Always Chickens Out)會否再次得到實證,特朗普會否像出於稀土供應考量而向中國低頭壹樣向印度「舉白旗」,在可見的未來將會是美印甚至中印關系走向的壹個轉捩點。-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