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8-25 | 来源: 娱乐资本论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赵丽颖 | 字体: 小 中 大
作者|等等
这个暑期档,杨幂用破万爆款剧《生万物》稳住了自己绝对S级的市场评级。
在此之前,因为作品连续播出效果不够突出,行业里还有着“杨幂可能要掉队”的议论,演员在平台的评级并不会因为一部剧立刻翻转,但在一段周期里连续作品的表现,足以改变市场对演员的信心。
演员评级,本来是平台和投资方的内部标准,却越来越多地被粉丝和舆论拿来解读。谁能单人过会,谁只能靠综合码盘?谁在上升,谁在下滑?几乎成了新的“咖位鄙视链”。而很多番位之争,看似吵的是谁一番,其实背后较量的,正是平台评级的砝码。
演员评级为何至关重要?大部分成熟的编剧都知道,比起靠剧本过会,卡司更能决定项目过会的成败。
它不只是对艺人的一纸评估,还决定了项目能不能立项、能不能招商、能不能播。对平台来说,这是风险控制;对制片人来说,这是立项通关;对演员来说,这就是自己在行业里的信用分。
近期开机的《江山为聘》,很多人对该剧印象还在两个月前于正表示“吴谨言单人过会”的说法,以及男女主角吴谨言与陈哲远的“撕番风波”。因此事件,“演员过会评级”再度被推向台面。
但现实是,评级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名单,而是一套会随平台、作品和市场环境不断调整的标准。为什么不同平台会有不同账本?为什么演员评级会上升下滑?娱乐资本论(id:yulezibenlun)询问了部分行业人士的看法。
(本文受访者均为匿名)
#本文已采访三位相关人士,他们也是「娱乐资本论」2025年采访的第434-436位采访对象-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