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8-27 | 來源: 紐約時報 | 有2人參與評論 | 專欄: 北京 | 字體: 小 中 大
壹些工人隨身帶著他們要用的工具。
經濟蕭條不僅表現在工作崗位減少上,也表現在日結工市場日漸冷清,打工者臨時居所的條件更差。電線杆上貼的合租房廣告每晚租金最低25元。盡管如此,在手機維修店、餃子攤等店面的褪色招牌下,有些人露宿街頭。
日結工市場裡不時迸發出打工者與包工頭談判的聲音,其中夾雜著無奈的低聲抱怨。
“當不當演員?”壹個騎著電動車的男子喊道。他在找年齡在16歲到50歲之間的女性去片場當臨時演員。
壹群人將他圍住,大聲詢問給多少錢(100元),工作多長時間(兩到叁個小時),以及她們是否需要自己找辦法去大約壹個小時車程外的片場(是的)。大多數女性沒接這個活兒,她們嘴裡嘟囔著不劃算。包工頭聳聳肩,推著電動車走向人群中的另壹個地點。
走開的女性當中有壹位叫王麗媛(音)。她扎著馬尾辮,說話時聲音充滿活力,渾身散發著青春氣息。但問題是,她已經43歲了,至少在包工頭眼裡已不再年輕。
“40就開始退休了,”她搖著頭說。
王女士自2022年被壹家制藥廠辭退後,便開始來到這個勞務市場尋找工作。她原本在藥廠做藥片,她說自己因年齡原因被解雇。這也是她難以找到新工作的原因。由於常年站立工作,如果站時間長了,她的腳會疼。她初中肄業,而更年輕的競爭對手們都有高中學歷。
中國的房地產市場難以為繼,所以建築工地的崗位和工資都在減少。壹些打工者露宿街頭。
就連建築工地也變得挑剔起來:“還得選人跟選妃似的,你幹得好不好,你知道嗎?幹得麻溜不麻溜啥的?”來自東北省份黑龍江的王女士說。
盡管幾乎每天都去馬駒橋勞務市場碰運氣,但王麗媛說她每周壹般只有肆天或伍天能找到工作。最好的日子她能掙180元;壹年前的勞務費不僅更高,還管飯。她已經不再繳納養老金和醫療保險,因為她擔心,等她有資格領取時,政府的養老保險基金和醫保基金將會耗盡。她也減少了給兒子的零花錢,兒子今年13歲,和外祖父母壹起住在黑龍江。
“本來要給孩子過好壹點的生活,”王女士說。“現在完了。”
盡管如此,王女士有自己的擇業標准。當壹個男子走過來說有壹份卸貨郵車的工作,工作12個小時,勞務費160元時,她擺手拒絕。
“我知道郵政,”她說。(她也在建築工地幹過,當過清潔工和水療中心的服務員。)“讓你幹啥你就幹啥,你吃飯也就半小時,不能坐著。”
實際上,盡管所有來馬駒橋的人都抱怨工作難找,但許多工人說,他們也不會什麼活都接——這反映出,隨著中國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人的期望值也在提高。-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