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8-27 | 来源: 硅谷101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从2005年至2021年,CBP共有238名雇员因腐败被捕或起诉,
其中71%的案件发生在美墨边境地区。
据《纽约时报》调查,在2006年至2016年期间,美国边境官员共收受了约1100万美元的各类贿赂。而这些腐败案大多数牵涉到的正是毒品走私。
腐败程度之严重,从一个细节也可见一斑:2019年CBP员工被捕的比率约为0.5%——看似不高,但已经是其他美国执法机构(如州和地方警察)平均水平的5倍 。
有国土安全部高官甚至估计,可能有5%~20%的边境执法人员,不同程度地卷入了腐败勾当。哪怕取下限,这也是一个十分可怕的比例。
更棘手的是,芬太尼的变体非常多。在我们的采访嘉宾Eli看来,这个过程就像“打地鼠”游戏:
政府好不容易出台了相关政策法律,禁止了芬太尼前体的清单,第二天毒贩实验室里就研究出了新的前体。
Eli Cahan
医疗记者、儿科医生
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研究员协会联席主任:
围绕芬太尼的困境是,如果当局打击最终成品芬太尼,那么制毒、贩毒的人就会往前推一步,开始制造上游的前体物质。它们在有机化学上,比最终形态芬太尼少一个碳原子。而等到监管部门反应过来,开始打击“比芬太尼少一个碳原子”的前体,制毒者就再改,用去掉两个碳原子的物质来合成。人们管这叫“厨房化学”。往分子结构上添加碳原子一点都不复杂,不过问题在于,你能减掉或加上的碳原子数量毕竟有限,不然就会变成非常常见的家用化学品。这也带来了严查芬太尼的最大难点:许多走私方式并不是直接偷渡芬太尼本身,而是用来制造芬太尼的各种原料,到了美国再人工合成。-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