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8-29 | 来源: 日新说Copernicium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英国 | 字体: 小 中 大
雪上加霜的是,年轻人正面临数十年来最严峻的就业市场。地缘政治不确定性、税收增加和经济停滞使许多企业不愿招聘新员工。其他企业则选择用人工智能取代初级岗位。与去年同期相比,毕业生职位空缺减少了33%,创下2018年以来最低招聘水平。
在如此境况下,年轻人普遍陷入心理健康危机难道令人意外吗?目前,16至24岁的青年中,四分之一报告患有某种精神疾病。经济困境是重要诱因——57%的儿童心理健康服务初诊案例来自经济拮据家庭,54%的年轻人表示生活成本危机对其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患有严重心理健康问题的年轻人罹患三种及以上身体疾病的概率是普通人群的五倍。
年轻人该去哪里寻求心理健康帮助?英国国民医疗服务体系(NHS)早在疫情前就已陷入危机,如今高达59%的民众表示对该体系不满,创下历史新高。人人都认识这样的人:他们因心理困扰求医,却在候诊名单上苦苦等待两年,最终仅获得六次认知行为疗法。对于数百万因严重创伤导致心理健康恶化的人群而言,这远远不够。
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之间存在着深厚且确凿的关联。与普通人群相比,严重心理健康问题患者同时患有多种身体疾病的概率高出约两倍。而年轻人再次成为健康不平等的最大受害者:患有严重心理健康问题的青年,其同时患有三种及以上身体疾病的概率是普通人群的五倍。
病态经济
年轻人面临的心理健康危机绝非应对策略欠缺或养育方式过分“温和”所致,其根源可追溯至他们所生长的经济与社会病态。
Z世代被迫应对这场造成创伤的疫情,它不仅剧烈中断了他们的正规教育,更在某些情况下彻底摧毁了他们的未来规划。即便进入大学,他们也在以节省资金而非支持学习为导向的高等教育体系中背负巨额债务——最终却步入初级岗位正以秒为单位消失的就业市场。若选择不读大学留在故乡,他们每年可能面临高达1500英镑的“地域性”就业惩罚。
即便获得稳定高薪工作,他们仍难以负担基本开销。三十岁以下人群的租金支出占收入比例超过30%,居各年龄段之首。高昂成本导致过去二十年与父母同住的年轻人比例上升三分之一,这往往对其心理健康和人际关系造成负面影响。千禧一代未曾经历“婴儿潮一代”和X世代(指1960年代中期至1970年代末出生的人)的房价持续上涨,成为现代资本主义史上首个可能比父母境遇更差的世代。Z世代很可能重蹈覆辙。
新自由主义植入的个人主义意识形态在Z世代身上达到顶峰。
更令人痛心的是,年轻人正日益独自面对这场经济风暴。新自由主义植入的个人主义意识形态在Z世代身上达到顶峰。玛格丽特·撒切尔曾向英国民众宣称“社会根本不存在”,试图培养一种鼓励人们相互竞争而非合作的粗犷个人主义。
年轻一代所处的极端竞争性经济环境,叠加曾赋予我们归属感与社群认同的社会基础设施崩溃,更不用说社交媒体的毒性竞争——这一切共同造就了Z世代,这无疑是撒切尔夫人引以为傲的一代。
“努力工作,争取进步”
我们为何走到今天?撒切尔摧毁了工会运动——这个曾为劳动者提供发声渠道、集体代表权和工作归属感的组织。她变卖了价值数十亿英镑的市政住房,却让这些房产落入榨取性“买房出租”的房东手中。她释放了金融业的破坏性力量,将经济活动集中于伦敦,使财富向首都聚集。她更试图打造“财产所有制民主”,让工人自视为“小资本家”,将自身命运与金融市场而非工友命运捆绑。
撒切尔摧毁了英国众多社区的经济根基,而紧缩政策则撕裂了维系民众团结的社会纽带——尽管经济动荡不断。自2010年以来,英格兰三分之二的市政资助青年中心已关闭。研究表明,受此影响的青少年在十六岁考试中成绩下滑4%,犯罪概率上升14%。-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