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8-29 | 来源: 加西网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加西网综合)健康专家警告称,饮用存放在车内的塑料瓶装水,特别是在高温下,可能导致人体缓慢中毒。
研究表明,当前市场上高达80%的瓶装水含有微塑料及其他未标明的物质,这些物质与多种疾病有关,包括癌症、生育问题、儿童发育迟缓以及糖尿病等代谢紊乱。
研究还表明,高温环境(如未开空调的车内或炎热天气)会加速这些毒性效应。
中国南京大学研究人员的一项实验将塑料水瓶置于华氏158度(约70摄氏度)的高温环境中持续四周。
经高温处理后,研究人员发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材质的塑料瓶向水中渗出锑(有毒重金属)和双酚A(BPA)。
锑暴露可引发头痛、眩晕、恶心呕吐、腹痛及失眠,长期影响包括肺部炎症和胃溃疡。
同时,双酚A(BPA)已被证实与癌症、生育问题、自闭症、心血管并发症甚至早逝相关。
美国疾控中心指出,在华氏80度(约27摄氏度)的天气下,车内温度仅需20分钟即可升至109华氏度(约43摄氏度),40分钟后达118华氏度(约48摄氏度),一小时内更可飙升至123华氏度(约50摄氏度)。
南京大学在调查后建议避免将塑料水瓶存放在高温环境中,因为随着储存温度升高(尤其在158华氏度时),锑和双酚A的释放量会增加。
2023年另一项研究得出相似结论。
加拿大蒙特利尔麦吉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同样考察了高温对塑料水瓶的影响。
他们发现包括聚乙烯在内的四种常见塑料,在加热至98.6华氏度时会释放微粒和纳米粒子。
而保存在40华氏度暗冷藏环境的对照样本,几乎未释放任何微粒。
近期研究表明,无论品牌如何,塑料瓶装水均含有数十万个有毒微塑料颗粒。
科学家运用最先进的激光扫描技术发现,每升瓶装水中平均含有24万个塑料颗粒,而自来水每升仅含5.5个。
哥伦比亚大学研究人员检测了美国市场上三款畅销瓶装水品牌,并通过激光技术分析出其中直径小至100纳米的塑料颗粒,远小于此前在瓶装水中检测到的微塑料。
然而,这些微粒被认为具有潜在毒性,因为它们极其微小,能够直接进入血细胞和大脑。
这些微观颗粒携带邻苯二甲酸盐——一种能增强塑料耐久性、柔韧性并延长使用寿命的化学物质。
美国国家环境健康科学研究所指出,邻苯二甲酸盐“与发育障碍、生殖问题、脑损伤、免疫系统紊乱及其他健康问题存在关联”。
最高估算值显示人体内存在37万颗微塑料颗粒。
尽管肉眼无法辨识化学物质与微塑料,但研究日益表明它们对人类健康影响深远。
这些毒素每年给美国医疗系统造成约2.9亿加元损失,其危害范围涵盖出生缺陷、癌症、痴呆症、哮喘、不孕症以及儿童行为与学习障碍等诸多领域。
小于1微米的微塑料(即纳米塑料)尤为令人担忧,研究证实其可渗透细胞。
研究揭示微塑料会导致DNA损伤及基因活性改变,而这些变化已被证实会诱发癌症。
伊朗吉罗夫特医科大学近期研究发现,所有研究的结直肠癌组织样本中均检出微塑料。与对照组相比,癌变组织中这些物质的积累量更高。
基于该研究结果,全球卫生专家一致呼吁政策制定者和行业领袖立即采取行动,预防化学物质暴露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 温哥华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或许可,严禁转载或摘录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