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8-30 | 來源: 看中國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留學生 | 字體: 小 中 大
美國總統川普近日接連兩天宣布,計劃允許60萬中國留學生赴美學習,此言如壹顆重磅炸彈,瞬間引爆全球輿論熱議。支持者視之為經濟“及時雨”,可為美國大學和地方經濟注入活力;批評者則憂心忡忡,警告此舉可能為中共滲透大開方便之門。
時評人謝田與江峰分別從不同角度剖析這壹政策,揭示其背後經濟機遇與國家安全風險的復雜博弈。結合英國議會最新報告,這場教育政策之爭已演變為中美戰略對抗的新焦點。
川普“開閘泄洪” 引爆爭議
8月25日,川普在接見韓國總統李在明時首次拋出“60萬中國留學生”計劃,強調教育交流的重要性。次日,他在內閣會議上重申,美國大學依賴國際學生維持運營,接納中國學生是“榮幸”。這壹數字遠超當前在美中國留學生人數(約27萬),甚至高於疫情前峰值(37萬),被外界解讀為川普“交易藝術”的又壹例證,意在以教育為籌碼,推動中美貿易談判。
然而,這壹決定迅速點燃火藥桶。保守派評論員勞拉.英格拉姆在采訪商務部長時毫不客氣地質問:“60萬中國留學生,怎麼能叫『美國優先』?”她指出,哈佛、斯坦福等頂尖學府為賺取高額學費,大量招收外國學生,可能擠占美國本土學生的機會。喬治亞州眾議員瑪喬麗.泰勒.格林更直言,若大學因失去中國學生而倒閉,“那就該倒閉”,因為它們“靠中共撐著”。與此同時,英國議會7月30日發布的《英國境內的跨國鎮壓》報告如當頭棒喝,警告中共通過留學生實施系統性監控與恐嚇,西方國家需高度警惕。
謝田:60萬非“洪水猛獸” 篩選是關鍵
謝田在節目中首先澄清誤解,指出“60萬”並非每年新增,而是總在讀人數(enrollment)。他以壹所大學為例:總計4000名學生,每年新生僅1000人。按美國約3000至4000所高校估算,60萬中國留學生平均每校僅200人。像紐約大學、哥倫比亞大學或普渡大學這樣的大型院校,已有500至1000名中國學生,因此“60萬聽起來嚇人,實際沒那麼可怕”。
回顧歷史,謝田指出,80-90年代的中國留學生多為研究生,憑借美國獎學金(TA或RA)前來,為美國科技進步貢獻智力。如今,情況已變,許多留學生從中學階段即赴美讀本科,自費繳納高額學費。這雖占用本土生源名額,卻為大學注入資金,尤其在人口出生率下降、大學招生承壓的背景下。據統計,美國“嬰兒潮”後,00後入學人數減少,60萬中國留學生的學費無疑是“救命稻草”。
中國留學生(Adobe Stocks)
但他也提醒,過去幾拾年,中國留學生涉竊取知識產權問題頻發,“仇恨美國卻偷走壹切”。他相信川普政府不會放松管制,將采取叁重限制:壹、禁止來自中國國防柒子等軍工相關院校的學生;贰、限制敏感專業,如計算機、人工智慧、核科技、航空和新材料,開放商科、文理學院等非軍工領域;叁、嚴格背景審查,排除中共背景或反美記錄者,入境時利用AI快速篩查社交媒體賬號。
謝田還分析,中國未必能派出60萬留學生。人口出生率斷崖式下降、結婚率低離婚率高,導致高校招生不足,多所大學關停。經濟衰退、房地產泡沫破滅,中產階級難以負擔留學費用。他分享壹則趣聞:壹名歐洲商人到中國投資失敗,卻因早年買房增值千萬獲利,反映過去財富效應已消失。如今,北京、上海等地商場和寫字樓空置率高,經濟下行讓留學成奢侈品。“中國窮了,來不了那麼多”,他斷言。即使放開60萬名額,實際人數可能遠低於預期。
他認為,限制敏感專業可有效防范竊取。例如,商科或法律學生“偷也偷不懂”。相比其他國家,中國竊取規模最大,從南斯拉夫擊落的美國隱形戰機殘骸,到俄烏戰場收集情報,無孔不入。若政策得當,60萬留學生可推動中國學習人文社會科學,促進其社會進步。-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