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8-30 | 来源: 底线思维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作者认为,美国对日使用原子弹并非仅仅出于军事上的需要,而是社会中根深蒂固的种族主义(deep-seated racism)使然;这种“种族意识形态”(racial ideology)将日本人“非人化”(dehumanized),使得使用这种毁灭性武器在道德和心理上变得更容易被接受。在美国的战时宣传和大众文化中,日本人被系统地描绘成“劣等的”、“奸诈的”、“像老鼠或昆虫一样的”生物。
此种“非人化”的修辞,降低了使用极端武器的道德门槛,助长了战争中的残酷行为,也自然延伸到了对日本本土平民进行无差别轰炸(包括原子弹)的决策中。
对于“修正派”的叙事,蒂贝茨不屑一顾,坚持美国对日使用核武的正当性和必要性,坚持认为核武器就是一个武器,他作为一个军人履行了自己的职责。艾伦作为美国军事史学界的正统派,也与修正派的论点水火不容。
然而正统派所面临的不仅仅是几本学术著作,而是二战以后美国国内日益强劲的民权、反战、反核运动,60年代肯尼迪总统、马丁•路德•金、罗伯特•肯尼迪参议员(肯尼迪总统之弟,1968年民主党总统候选人)等先后被刺身亡,也加深了美国内政制度性和外交合法性的危机,甚至直接影响了蒂贝茨的职业生涯。1964年蒂贝茨出任驻印度武官,印方颇为不悦,他任职不到两年便匆匆返国,随即退休,而作为空军准将的他当时仅51岁。
没有任何迹象表明这位二战名人的“早退”是由于任何“政治”原因。然而蒂贝茨背景“敏感”,对核平广岛态度强硬,对美国官方一些人来说也是一个烫手的山芋。1976年,退而不休的蒂贝茨在1976得克萨斯州哈林根(Harlingen)的航空表演中(Confederate Air Force “Airsho’ 76”)模拟对广岛的核轰炸,引发日方抗议,美国政府道歉不算,后来也不允许蒂贝茨再次模拟核爆。
2000年以后,在日本官方和民间以及美国各类非政府组织的压力下,美国各地的航展基本杜绝了模拟核爆。2013年我校附近的俄亥俄州戴顿市(Dayton, 美国怀特兄弟发明飞机所在地)的怀特-派克空军基地(Wright-Patterson Air Force Base)举行的年度航展上,原计划进行的模拟核爆被叫停,这也是蒂贝茨一代人的最后一搏了。
与此同时,白左一统天下的美国学界,不仅对1945年的蒂贝茨所统领的第509混合航空队穷追猛打(The 509th Composite Group,即从天宁岛起飞轰炸广岛和长崎的美国B-29机队),也开始公开质疑和修正有关日本在1931-1945年间的侵略行径的历史叙事。我所执教的大学的一位日本史教授就深度怀疑所谓“南京事件”(即南京大屠杀)的真实性,原因竟是中方拿不出30万被害人的名单!
美国西北大学一位日本史教授来我校讲学时,将一张美国南方黑人被白人吊死在树上的照片与广岛核爆蘑菇云的照片并列(见下图),认为美国由于自身的种族主义历史和对日使用核武器的反人类的行为,不能从道义上批评日本对中国和亚洲国家的侵略。
当时听众中有人提出南京大屠杀时,这位教授居然说,中国政府历史上杀的中国人比日本在南京屠城要多得多,因此也不应揪住日本不放。美国学人如此“反思”蒂贝茨80年前送给日本的“小男孩”,甚至日本右翼也会自叹不如。
蒂贝茨的绝大多数实战经历是在欧洲战场,这包括对欧洲德占区和北非的数十次空袭行动,对日本广岛的投掷原子弹是他在太平洋战区的唯一一次实战经历。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谈到了飞虎队、驼峰航线和杜立特行动等美军在华的军事行动。
我告诉蒂贝茨说,“杜立特行动”的75名美军飞行员跳伞后,除5人死亡、8人被日军俘虏外,62人获救,最终被中国军民送往重庆大后方。-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