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8-31 | 来源: 经济观察报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刚进入职场不久的95后、00后也在摸索逃离职场的路径。
27岁的林山在7月选择了裸辞。2024年开始,国企开始实行末位淘汰制,他觉得如果干到35岁自己就会踩在危险线,于是选择离开这家已经工作两年的江西省某市属的融资平台。
2023年11月开始炒股的林山,至今陆续投入了64万元本金,已经亏去了45万元。他向家人隐瞒了已经辞职的事,自己住在出租屋里,每天看看股票、玩玩游戏,学着做饭降低生活成本。他的目标是今年回本。虽然心里难受,但他说:“钱嘛,工作几年总能挣回来。不过今年就这样了,慢慢来吧。”
2025年从北京一家头部互联网大厂辞职的齐先生,是一个刚工作了两年的00后。丰厚的薪酬水平和富裕的家庭,让他无所顾虑地放弃这个干起来有点心烦的工作。当他全职投入300多万元炒股后,觉得压力比上班大得多。当一天亏去40万元时,他心态炸裂:上班只是烦,但无论如何不会亏自己的钱。
齐先生心知肚明:靠全职炒股赚钱的人寥寥无几。他此前关注的很多以此为“流量密码”的博主已经销声匿迹——有人亏光本金后重新工作,有人已经因“非法荐股”被封号。
陈波、赵女士、方先生、林山、齐先生等人,看似逃离了“格子间”,实则仍在与同一个时代命题缠斗:如何在不确定的洪流里安放自己的价值感与安全感。
在焦虑的内核下,股市这种“野生职场”并非真正的乌托邦,它只是把风险与回报以更赤裸的方式摊开。身处其中的全职炒股人,正在进行贪婪、恐惧与理性的心态博弈。
“保持理性”是监管层长期倡导的方向。上交所曾发布《资本市场理性投资、价值投资、长期投资倡议》,呼吁广大投资者和资产管理机构坚持理性投资、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理念。
券商等机构近期陆续开展投资者教育活动,核心即呼吁投资者保持“理性”。
“请不要辜负每一次下跌,也请敬畏每一次大涨。”8月27日,中信证券在官方微信平台发布了一篇标题为《不要被市场抽走灵魂》的文章,其中提及:当下,很多人每天的心情就拴在了指数的起伏上。本不应该如此,因为投资的意义是为了给生活更多选择性的底气加持,投资可以调剂生活,但绝不能定义生活,本末倒置。-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