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8-31 | 来源: 南风窗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空姐 | 字体: 小 中 大
“他们会觉得这样很有存在感。”这和航班服务里长期的纵容有关。
“自己人,忍忍算了”
民航业内,“投诉至上”的环境客观存在,挤压着空乘人员的利益。
张俪告诉南风窗,当旅客投诉餐食不好吃,即使做餐的不是乘务员,也会演变成服务态度的问题,“没有把他安抚到位”。底层逻辑是,旅客的不满意、不高兴,是因为乘务员没能进行有效安抚。
她提到,很多航司面对投诉的态度是,既然旅客投诉了,那绝对是乘务员的责任。她遇到过一次,旅客睡着了,乘务员就没有发餐,只是贴了张便利贴提醒。这张便利贴掉在地上,乘务员也忘记要送饭,旅客没吃上饭,也不和乘务员沟通,下机后憋着气投诉了。
后来的整改结果是,但凡遇到在放餐时段睡着的旅客,都要由乘务员每隔10分钟去关注对方醒没醒。
这造成一种相当高压的精神状态,“每天脑子里都是这件事。你为什么没有提前观察到旅客不满意?为什么过后没对他进行安抚?”
乘务员要时刻关注乘客的状态/《中国机长》剧照
孟莎将航司的普遍立场概括为,“自己人,忍忍算了。客人,惯着点得了。”
在这种环境下,一些投机行为也随之产生。孟莎在社交平台上看到,有人专门教飞机旅客如何抓住把柄投诉,得到不同航司的里程赔偿。
“教程说,只要小桌板上有一点污渍,你就可以申请赔偿。那我只能格外注意检查客舱环境卫生,这样在要证明我没错的时候,我能有点话说。”她无奈道。
2024年,民航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客舱安全管理工作的意见》(30号文),为纠正“投诉至上”带来了转机。“30号文”明确,航司应客观公正处理各类客舱服务投诉,以“谁主张,谁举证”为原则,降低无效或恶意投诉对机组成员正常履职的负面影响。
Eitty提到,她所在的航司很快就跟进出台了细则,落实“谁主张,谁举证”原则。旅客进行投诉,需要提供明确的录像或照片证据,或者其他旅客的证言证据,证明机组成员的过失。这项新制度实施后,航司的投诉数量下降了70%到80%。
“不再像以前那样,受理部门简单地把投诉转发给一线机组去(让他们)自证清白。这也减轻了机组人员的心理负担。”
“30号文”明确,航司应客观公正处理各类客舱服务投诉,以“谁主张,谁举证”为原则
据Eitty了解,在应对恶意投诉、保护空乘权益方面,深航、东航做得非常好。有的航司,例如川航,“可能这方面稍微欠缺一点”。-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