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_NEWSDATE: 2025-08-31 | News by: 澎湃新闻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印度 | _FONTSIZE: _FONT_SMALL _FONT_MEDIUM _FONT_LARGE
印度国家医学委员会的命令规定,完全通过线上课程完成的学位无法得到当局的认证。跟很多无法返回中国的学生一样,安娜只能通过网课学习操作解剖等临床技能。在这种情况下,安娜跟其他同学致信喀拉拉邦的一家医院,请求在医院观摩学习。院方同意了请求,但要求他们不得对病人进行医疗操作,除非“医生同意”。
“我们可以看资深医生做手术,也可以做一些简单的临床操作,比如打针、抽血。所以在这三年里,我们做了任何能做的事情积累实操经验。这段经历让我们学会了很多知识,也了解了医院的运作方式,为我之后在中国的实习奠定了基础。”安娜也表示,2021年是自己人生中最黑暗的时期,因为不知道边境将在何时开放。
2023年1月,安娜终于回到中国,但心境跟第一次相比已有所不同。她坦言,第一次来中国的时候“过于保守”,没有做太多事情。“我只想弥补遗憾。我想探索中国,想吃美味的中国菜,用剩下的三年留下难忘的回忆。”对于因疫情而耽误实习的海外留学生,老师特别安排了额外的课程和研讨会,弥补错过的所有实践课程。
安娜也有更多机会练习中文,她每天都和宿舍阿姨说话,跟出租车司机和小贩攀谈。在大学校园里,安娜交到了很多新朋友。“他们教我中文,我教他们英语。”
在加勒万河谷冲突和新冠疫情暴发后,在华留学的印度学生数量急剧下降。2020年至2021年间,印度新生的入学进程几乎处于停滞状态,2023年也只有约8580名印度学生回到中国,远低于疫情前的水平。
印媒《经济时报》报道称, 2020年疫情暴发之前,大多数在华的印度学生就读于沈阳、南京和武汉等地的医学专业,热门院校包括大连医科大学和山东大学。印度留学咨询机构ForeignAdmits创始人尼基尔·贾恩表示,这些院校虽然一直在积极招募印度学生,但许多家庭在疫情后保持谨慎态度。
“我们参加了一个教育展览会,中国大学提供了学费减免和奖学金等优惠条件,但学生的兴趣有限。”贾恩表示,这表明近期事件对印度学生产生的心理影响可能会持续存在。
安娜也坦言,自己在中国生活也会有心里感到不舒服的时刻,比如社交平台经常充斥着印度的负面信息。
“我觉得抖音上的博主只去那些很穷的地方,或者去一些印度人自己都不吃的脏摊。我想请一个朋友在印度喝咖啡,但她却直接说‘不不不,我怕拉肚子’。每次拍视频发在抖音上,下面都会有评论说留学生拿着中国人的税金留学。我会跟他们解释,国际生项目并没有奖学金,学费是父母交的。”安娜无奈地说。
“几乎每天用到中国学到的知识”
位于拉贾斯坦邦的A村人口约1万,过半人口是老年人,距离最近的一个小城市也要14公里,居民主要靠种植水稻和芥菜为生。奈特出生和成长于此,2018年从中国一家医学院毕业后,他在一所癌症医院完成了9个月的实习,最后决定在当地一间公立医院担任全科医生。
奈特正在备战研究生考试(PG),希望在未来成为一名皮肤科专科医生。为了鼓励医学生到农村工作,拉贾斯坦邦政府提出为公立医院(包括社区卫生中心和初级卫生中心)医生提供额外的加分政策。在偏远地区政府医院完成一年服务的医生可在研究生考试获得10%的加分,完成两年服务者获20%加分,完成三年及以上服务者则可获得30%的加分。奈特坦言,留在A村的原因不仅是想要留在父母身边,也希望获得加分。
印度金奈一家政府医院的医务人员。
由于印度不承认中国高校颁发的医学研究生学位,奈特完成本科学业后放弃了继续在中国深造的想法。回国后,他成功通过了“外国医学毕业生国家毕业考试”(FMG)。根据印度国家医学委员会的说法,这项考试旨在确保在外留学的医科生符合印度医疗机构的执业标准。如果想要在印度执业或继续攻读研究生学位,在国外留学的印度医科生必须通过这项考试。-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