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8-31 | 来源: 九万里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1942年4月底,由于西线英军一触即溃,缅北战局急转直下,中国远征军各部被迫突围,穿越缅甸的崇山峻岭撤回国内。
由于长期作战导致的饥疲交困、疫病流行,无数中国远征军将士倒在了绵延数百里的野人山,这片原始丛林也因此有了“10万军魂”的传说,书写了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最为悲壮的一幕。
中国远征军入缅对日作战。
反攻缅甸,重创日军。
第一次入缅作战失利后,中国远征军一部退入印度,在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的指导下,中国远征军借助美援武器装备受训整编,并于1943年8月改编为中国驻印军,战斗力也大幅提高。
从1943年起,中国远征军联合盟军部队对在缅日军发起全面反攻,先后发起胡康河谷战役、孟拱河谷战役、密支那攻坚战等多场战役,在缅西地区也取得了松山战役、腾冲战役、龙陵战役等重大胜利。
讲述中国远征军事迹的着名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
其中,中国远征军不仅在松山战役中攻克了被称为“东方马其诺防线”的松山阵地,还在腾冲战役中成功光复腾冲市,这也是远征军首次收复的县级以上城市。
1945年,中国远征军与中国驻印军在芒友成功会师,彻底打通中印公路(史迪威公路)并收复缅甸北部全部失地,入缅作战取得最终胜利。
中国远征军两次入缅作战,不仅有效支援了盟军在亚太地区的作战行动、沉重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同时还打通了西南边境运输通道,增强了中国正面战场的抗战能力,极大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输送物资,全面支援。
中国不仅在正面战场承担对日作战任务,更以“兼济天下”的全球视野,为同盟国家提供了全方位的立体援助。
情报共享方面,中国军队在长期抗战中积累了丰富的对日作战经验,获取了日军编制、装备性能、战术特点、作战计划等情报,并第一时间通过多种渠道传递给同盟国,大大避免了友军伤亡。
1941年5月,中共情报员阎宝航获悉“希特勒决定于6月20日左右一星期内开始攻苏”的重要情报。同年6月13日,潘汉年也向党中央电告“苏德战争一触即发”。
周恩来从阎、潘及其他来源得到德军将于6月22日进攻苏联的确切时间后,于6月16日电告延安,随后党中央立即通报苏联。-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