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9-01 | 來源: 每日人物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 浙江永強集團的寧波永強國際貿易有限公司。圖 / 永強集團官網
最初,謝氏家族並不熱衷炒股,據第壹財經報道,2013年前,他們更偏好和浙江背景的公司合作貸款、炒房,做委托貸款等,這是浙商獨有的壹套投資經。叁兄弟曾將持有的股份質押給台州另壹家上市公司華海藥業,以獲得2億元貸款,隨後這筆錢參與了與另壹家台州房地產公司合作,在中國台灣斥資14.85億元購地。
除了自己抵押股權貸款拿地,謝氏兄弟也“援助”別人貸款以獲得壹定的利潤,通常情況下,這些收益都比市面上理財產品要高。
壹手主業、壹手副業,讓謝氏家族過得比較富裕,2013年的賬面上躺著13億元的貨幣資金。這壹年,頗為癲狂的壹次牛市來了,股票壹路飆升了兩年,很多人都沖著財富自由投身股市,有的賣房,有的賣車,沒錢的借錢也要炒,有錢的想賺更多也借錢炒,杠杆資金開始大批入市。據不完全統計,兩年間各種杠杆資金加起來超過了5萬億,推動上證指數到達過近5200點。
謝氏家族也捕捉到了這股牛市情緒,當即拿出5億元下場建倉。最初選股思路也很簡單直接,股市火,那券商業績肯定差不了,浙江永強壹口氣購入4家證券公司的股票,財大氣粗地把華泰、中信、海通、招商證券買了個遍。最終,叁年牛市,浙江永強的炒股收益分別為218.33萬元、2.29億元和2.25億元。
而兩面針,也曾是那個“被賭神眷顧”的企業。
“壹口好牙,兩面針”的slogan壹度家喻戶曉,2004年上市後,兩面針這家公司卻迷失在多元布局裡,錯過了伴隨消費升級成為高端中醫藥牙膏的機會。反應過來時,留給兩面針的鋪貨渠道,只剩下壹些低端酒店和賓館。從2007年起,兩面針出現了長達14年的淨利潤虧損,虧損數額合計約14.7億元。但神奇的是,從財報看,這些年的淨利潤卻僅有3年虧損。
替兩面針補上虧損“窟窿”的是中信證券的股票。1999年,兩面針花1.52億元買入中信證券9500萬股,這筆股票在股市沉浮多年,就像塊磁石,不斷吸漲財富,“壹旦賬面出現問題,兩面針賣股票就可以立即補虧”。《國際金融報》評論稱,手中若沒有中信證券的股票,估計兩面針早就瀕臨退市了。
▲ 牙膏品牌兩面針。圖 / 視覺中國
虧的多還是賺的多?
股票升值時,上市公司非常樂於宣告自己投資成功,但當賬面陷入虧損,通常會提示壹句:“報表數據虧損不代表實際現金流出。”
就像普通散戶也會安慰自己“浮虧不算虧”,只要沒有賣出去,賬戶金額就只是財報上壹個隨時上下跳動的數字,落袋為安的那壹刻,才能真正評估炒股收益。
如果將時間軸拉長,想要評估它們到底賺了多少錢,會發現即便上市公司擁有更專業的團隊、更富足的資金、看上去更多元的機會,股票收益還是會隨大盤波動。牛市裡賺,熊市裡虧,導致江蘇國泰股票收益常年為負;表現稍強的浙江永強,碰到熊市,壹年也能虧掉上億元;兢兢業業如柒匹狼布局選股,有時候收益還不如被運氣眷顧的利歐、兩面針,壹個神來之筆押中壹個行業巨頭。
不過運氣也會流轉,如今,兩面針、利歐已將手頭最值錢的股票拋得差不多了。
遍觀其他股市投入足夠久的公司,割肉離場的也不少。比如兩面針的同行雲南白藥,和無數制造業公司壹樣,有了資金之後,都想成為貪婪的獵手。2020年,雲南白藥上演“梭哈式炒股”,動用15%的淨資產重倉了騰訊、茅台、伊利、小米,股票賬面上升到112億元。但轉過年來,港股市場綠成壹片,股票賬面壹下子縮水至47.2億元。-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