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9-01 | 來源: 最華人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 森大在海外的商業版圖。圖片來源:森大集團官網
這跟創始人的家庭背景和早年經歷有關。
沈延昌的父親是壹名援非專家。上世紀90年代,他的父親曾被派到非洲,負責壹家中外合資工廠的籌建,在當地壹待就是拾年。
受父輩影響,沈延昌心中很早就種下了非洲情結。
1996年,沈延昌從哈爾濱工程大學本科畢業,被分配到黑龍江省壹家事業單位就職。幹了幾個月後,他覺得自己不適合事業單位按部就班的工作,想去外面闖壹闖。
幸運的是,他的父親鼓勵他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就這樣,1997年,沈延昌辭去事業單位的工作,踏上了非洲大地。
沈延昌入職了壹家在尼日利亞的港資制造企業,擔任采購經理。
1997年,尼日利亞人均GDP為479美元,僅為同期中國的61%,50%以上的國民處於絕對貧困狀態。
以尼日利亞為代表的撒哈拉以南非洲的面貌,讓沈延昌大開眼界:
那裡到處可見泥巴地、泥巴房;樓房可能建到壹半停工了,原因是買不到水泥、鋼材,需要等待原材料;路邊是隨意搭起的小攤子,當地人從早到晚守在那裡,生意有壹搭沒壹搭……
● 尼日利亞街景
作為采購經理,沈延昌感觸最深的,是非洲本土工業品和日用消費品極度匱乏,幾乎都靠進口。
他原計劃在尼日利亞多待幾年。不過只過了兩年,尼日利亞瘧疾肆虐,沈延昌感到身體不適,不得不辭職回國。
期間,沈延昌在當地結識了很多業務伙伴,成為他日後重要的無形資產。
壹名尼日利亞的供應商聽說他要回國,托他幫忙在中國采購壹批貨物,價值達20萬美元。沈延昌在回國後完成了這批物資的采購。
那是1999年,沈延昌做成了自己的第壹筆生意。
在尼日利亞的經歷以及這筆生意,讓沈延昌對非洲有了新的認知:
非洲貧困落後、物資奇缺,但另壹面,這是壹片充滿機遇的掘金熱土——國內很多商品賣到非洲後,利潤空間有可能比國內更高。
● 比如火爆非洲的中國外賣袋
而那名尼日利亞的供應商托他采購,主要原因就在於當時網絡不發達,想找靠譜的進貨渠道不容易。-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