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9-02 | 來源: 冰川思想庫 青柳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日前有媒體報道,現在進大廠實習也要收費了。
“2萬元包進大廠”“不限年級專業,全程遠程”,壹批嗅到大學生焦慮的中介,正將象牙塔中的年輕人推向壹場昂貴的內推游戲。
在很多媒體的批評中,這些瞄准商機、收割大學生的中介就是罪魁禍首。他們宣稱與上百家企業人事有“合作關系”,是他們欺騙大學生,是他們渲染焦慮,是他們把哪怕還在上大壹的學生都裹挾進了這場內卷游戲中。
這種批評當然有道理。但有壹個問題是:到底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是先有需求還是先有供給?
更大的可能是,這些學生本來就很需要實習,而他們也沒什麼辦法,為了讓簡歷好看壹點,只能在各種社交平台找這些鬼鬼祟祟的中介,當然,很多最後只能是被騙、被收割。
01
實習機會是很值錢的。
據《2024大學生就業力調研報告》,高達38.9%的高校畢業生認為想獲得就業機會的條件排在第壹位的是“有相關實習經歷”。而就業前進行過壹段、兩段及以上實習的畢業生占比分別為32.7%、45.7%,共計78.4%。
可見實習很重要。但獲得實習機會難道就是網上投投簡歷嗎?當然不可能。
今年5月,某銀行在微信公眾號發文稱,“2025菁英實習計劃”正式啟幕,可以為高淨值客戶子女量身打造實踐機會。其中不乏大小摩、高盛、中金資本、谷歌、微軟、字節跳動、中信建投等。
報名條件為,非該銀行私行客戶“需新增行外資金1000萬元以上”,該銀行存量私行客戶“需新增行外資金500萬元以上”,並且要求實習期內資金不得轉移。
這個消息當時曾引發軒然大波。有不少網友還調侃,“存款1000萬還需要介紹實習?”不然呢,存款千萬的“有錢人”,難道就覺得自己有什麼“關系”能把孩子穩穩送進頂級大廠實習?
而另壹個因素則是,對大多數大廠來說,實習生根本是可有可無的。
在網絡上有不少實習生吐槽,自己的工作就是打印材料、定會議室,什麼也沒學到。像有的所謂“遠程實習”,到底實習個什麼名堂也是懂的都懂。
這毫不意外,在壹個高度組織化、機制化的大廠,壹個剛剛經歷完高考、滿腦子還是方程式、古詩詞的大學生,能幹什麼事呢?何況裁員的大廠都不少,本就人力飽和,實習生根本不是“招”進來的,而是“塞”進來的。
這種供求關系,也就決定了僧多粥少的局面——實習生太多,實習單位不夠用了。而任何壹個供求失衡的地方,都必然會形成黑市。
那麼付費實習的出現,就是自然而然的。
02
付費實習壹定是騙子嗎?未必。
我絕沒有為付費實習洗白的意思,這種地下市場必然魚龍混雜,騙子出沒是大概率的事。
此前就有媒體報道,有犯罪團伙專門盯上這樣的大學生,通過偽造文件、冒充知名大公司等手段進行詐騙,此乃其中壹種。
而更常見的情況,並不是子虛烏有的騙局,而是中介確實和大廠有壹些聯系。
比如曾在付費實習中介機構工作的人士透露,某些付費實習其實是“鑽空子”,屬於基於上下游關系鏈的利益捆綁。部分公司在職員工向中介提供實習崗位詳情和名額,中介負責引流學生,進行實習項目匹配。項目完成後,中介會向相關員工返傭。傭金根據公司知名度、崗位稀缺性、實習時長等因素,會有浮動,大致在柒八千元到兩叁萬元不等。
這完全不難想象。在今天“介紹實習生”是多麼常見,沒理由到大廠這就絕緣了。
今年3月華為就內部發文,稱華為成都多個部門存在OD(外包員工)招聘違規行為,並因此對36名員工作出開除處理、26名員工進行處罰,涉及的OD員工全部終止服務並禁入。
2022年,騰訊集團發布反舞弊通報,其中多名員工因與外部求職中介合作,由外部中介負責招募實習生,利用騰訊員工身份安排實習生進行虛假的騰訊遠程實習等行為被處罰。
這些當事人雖然被揭露、被處理,但也可以想象,這種情況很難絕跡。內部員工和所謂中介勾結,是這種業務能夠做大最重要的原因。這意味著“花錢實習”有某種真實——學生真的可以有某種身份進入大廠,而且不涉及招聘的話,事實上風險也相對有限。-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