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9-03 | 來源: ZAKER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印度 | 字體: 小 中 大
8月29日,日本東京,印度總理莫迪在日印經濟論壇上發表講話。視覺中國
早在2021年,印度政府便啟動了“半導體印度”(Semicon India)計劃,初期預算約為87億美元。印度政府承諾提供高達50%的項目成本資金支持,涵蓋從硅基半導體制造到封裝測試的整個產業鏈。但這壹計劃未能取得明顯的效果。
在印美關系迅速惡化的背景下,莫迪近期又重提“半導體戰略”,計劃實現半導體的印度國產化。他還宣布首款“印度制造”芯片將於2025年末進入市場。
半導體合作也成為日印近期外交重點。據日本放送協會(NHK)等日媒消息,當地時間8月29日,莫迪與日本首相石破茂在東京舉行首腦會談,雙方達成“日印經濟安全保障倡議”,將半導體和礦物資源、人工智能等列為重點領域,日本政府將支持日本企業在人工智能、半導體等領域的印度市場布局,並推進接收來自印度的專業人才。
《日經亞洲》還稱,日印兩國政府正推動日本企業將不使用尖端技術的產能轉移至印度,主要產品涵蓋半導體、LCD液晶顯示器、光伏發電設備、蓄電池及壓縮機等領域。
近日,日本貿易振興機構(JETRO)已與印度工業聯盟協商制定出行動計劃。作為兩國首腦會談即將達成的合作框架的壹部分,該計劃提出將日本企業壹部分正喪失競爭力及國內產能的產品,轉移至印度,“以重建和擴大產能”。
不過,印度Virtunet Systems公司首席技術官,莫迪的聲明與政策轉變並未推動本地知識積累,也沒有積極爭取國外技術轉讓,本質上仍是向外國公司提供資金補貼,吸引其來印利用廉價勞動力設廠。盡管印度政府的補貼壹度吸引了富士康、塔塔電子、美光等大公司的目光,但肆年來僅有美光同意在印度設廠,且並非半導體工廠。
他直言,“政府沒有意識到的是,如果沒有本地市場,即使政府提供70%的資金,但面對100至150億美元的建廠成本,也不會有外國企業或領先的半導體公司前來。”
他還提到,印度原本期望在西方遠離中國後,制造業將轉向印度。但事實上這壹戰略已經失敗,“印度需要與中國的供應鏈建立聯系,否則在’中國+1‘戰略中將壹事無成。”
分析人士也指出,盡管印度積極布局高科技產業。不過,目前來看,印度在半導體產業方面體量較小,出口競爭力不強,在生產規模、技術層級等方面都與中美等國家有較大差距,國內市場需求也有待進壹步分層。未來,整個產業的發展還有很大空間。-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