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9-03 | 来源: 南风窗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总分红额50.02亿元,占上半年归母净利润的47.5%。
值得指出的是,作为牧原创始人的秦英林夫妇,因为持股比例高,所以这次能直接拿走27.5亿元的分红,相当于半个分红池都进了他们的口袋——这是真正的“养猪致富”。
但有一件让外界十分疑惑的事情:最近猪肉价格明明在往下走,甚至不少小型的猪场还在为成本发愁,怎么牧原反而能赚得盆满钵满呢?
全国活猪均价(元/公斤)
要知道,牧原作为全球最大的生猪养殖企业,它的一举一动都牵扯着整个行业的神经。它能在猪肉降价周期里逆势赚取高额利润,要么是成本控制到了极致,要么是养殖效率甩出同行一大截,而不管是哪种,它都给其他猪企上了一课。
牧原股份首席财务官高曈在半年报的交流会上就透露了,上半年牧原养殖成本下降完全踩在预期节奏上。光说符合预期还不够直观,数据显示,1月牧原的养殖成本还是13.1元/公斤,到7月已经降到了11.8元/公斤,部分优秀场线甚至能做到11元/公斤以下。
当然,牧原的半年报里不只有“降本”这一个亮点,还藏着一个大动作——主动调减了能繁母猪存栏。能繁母猪是养猪业的“产能发动机”,调减存栏相当于主动给产能踩刹车。这既是响应行业整体的产能调控,避免大家一起内卷到亏损,也体现了牧原作为头部企业的行业担当,不是只想着自己扩产能,还顾着整个行业的生态。
但你以为牧原只满足于在国内“降成本、调产能”吗,那就错了。它早把目光投向了海外,试图在国际市场找新的增长空间。
今年4月15日,牧原直接官宣要发行H股,去港交所上市。消息一出来,行业就知道:牧原要大搞国际化了。
今年5月,牧原食向港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拟在主板上市
把成本压到骨头里
在很多人眼里,猪饲料就是堆杂粮混合物,玉米、豆粕、麸皮、面粉,再撒点微量元素,听着跟我们做面食的配料表似的。
但是,其实这里面的关键材料是玉米和豆粕。尤其是豆粕,它是绝对主角,堪称养猪产业链上的“战略级原料”。这背后隐藏了一个致命的问题:我国自己产的大豆不够用。
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进口大豆1.05亿吨,光养殖业就啃掉了近四成。这意味着,养猪的利润分了很多给进口的大豆。
主动权不在自己手里,行业里的人比谁都清楚这滋味有多不好受。所以,2025年4月,农业农村部发布了《养殖业节粮行动实施方案》,该方案给全行业划了线:到2030年,饲料里的豆粕占比必须砍到10%左右。-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