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9-04 | 来源: 旅界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于是,就有越来越多捷克牌照的华人司导车辆,从布拉格跨境南下,到法国南部、意大利北部接活。
而根据旅界调研发现,捷克由于本地运营门槛较低,车辆租赁、保险和税负比西欧低不少,也因此成为许多“华人自组车队”的落脚点。
换句话说,捷克车队涌入法国市场,一方面成本更低、定价更灵活,另一方面又天然带着“非本地、可能擦边”的标签,很容易引发当地华人同行不满。
捷克车牌成为欧洲华人司导“眼中钉”
更深层的背景则是,今年欧洲华人旅行社生意普遍下滑。
疫情三年叠加欧元区通胀,国内中产消费力下滑,原本还能赚国内中高端出境团钱的地接们,现在也开始竞争性价比路线,同行之间的容忍度相互变得更低。
一边是欧洲各地华人旅行社喊“保卫地盘”,一边是外来车队说“我也要活下去”,大战一触即发。
03
这场内斗,可能比我们想象得更严重。
真正让Simon想不通的是:“你说我不合法就可以扎我胎?合不合法不是应该由警察来判定吗?你们这些人,什么时候成了法律?”
在我和他的对话中,这句话他重复了不止一次。
在他看来,不论自己是否合规,哪怕真有问题,也应该由法国交通部门或警方依法处置,而不是同行私下动手、以私刑代替执法。
但现实并非如此。
Simon告诉我,扎胎、划车、泼漆这些事他已经多次报警,欧洲警方不是不知情,但就是不管事。正因为如此,有人越来越嚣张,越扎越多。
Simon旅行社司导在法国的报案回执
随着事态升级,他坦言,不少捷克同行也开始酝酿对等报复,“如果再这么下去,很可能不仅是扎车,还会变成人身冲突。”
从价格战到扎胎战,表面看是华人司导之间的利益之争,但真正付出代价的,其实并不只是某一个国家的地接从业者。
一旦砸车、围堵、恶性竞争继续升级,真正受损的,是整个欧洲华人地接行业的秩序与生意。-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