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9-04 | 来源: 纽约客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纽约新闻 | 字体: 小 中 大
‘我不怕你,’他轻声说,‘我怕的是我们会用你做什么,或是没做到什么。’他的声音消散在水声中,‘我怕的是我们自身的缺陷,会在你身上得到映照。’”
我觉得这个开头还不错。但在接下来的章节里,人工智能把故事引向了惊悚片的方向——虚构的辛顿要应对一个失控的危险模型——却没能营造出任何真正的紧张感。作为一名作家,我反而松了口气。惊悚片本该让人“脊背发凉”“心跳加速”“不寒而栗”;我想,或许一个没有身体、没有自我保护本能的系统,无法传递这些感受;又或许,人工智能难以掌握创作优秀悬疑作品所需的逻辑布局。创作故事的挑战,其实有很多种。电视剧编剧卡莉·门施(Carly Mensch)——她与人联合创作了女子摔跤题材喜剧《美女摔角联盟》(GLOW),也是纳赛尔的妻子——笑着告诉我:“我对‘情感投入’很挑剔。我认为,构建一个能让观众‘投入情感’的故事真的很难,而悬疑情节反而可能很容易。”
故事形态各异,但有一个共同点:它们都在追求相互矛盾的目标。故事必须显得“自然”,却又要包含引人深思的观点;情节转折要出人意料,组合起来却要形成清晰易懂、令人愉悦的结构;要有明确的“利害关系”,同时又要足够丰富,能让不同人从中找到乐趣。创作过程很少一帆风顺。门施说:“很多好想法都源自无聊、错误和意外。在编剧室里,过程其实很混乱,大家会抛出很多想法。有时,一个‘错误’的想法会引出正确的方向。当你能说出‘这不是我想要的第二章’时,你就学到了东西。”(听到这里,我不禁想,人工智能提出的糟糕故事想法,或许也能派上用场——比如作为一种“自动化头脑风暴”。)在最高水平的创作中,好故事既要“映照”受众,又要“改变”这种映照。关于叙事,有两种理解:一种是“田园式”的,门施引用她曾师从的一位教授的话解释道:“每个部落都有讲故事的人,夜晚围坐在篝火旁,我们站起来,向部落讲述部落的故事。”另一种是“戏剧式”的:“你走进一间黑暗的房间,然后被眼前的一切惊艳。”
人工智能能创作出在所有这些层面都让我们满意的故事吗?或许不能。但故事不一定要达到这种完美程度。在威廉·吉布森(William Gibson)1986年的小说《零伯爵》(Count Zero)中,一个女人回到家,连接上神经接口,然后用长达六小时的时间“沉浸式观看”一部名为《重要人物》(People of Importance)的长篇肥皂剧,“彻底放松大脑”。这部剧的“复杂情节”无需有始有终——关键在于“持续播放”,而非“结局”。同样,我们个人的“人生故事”也未必符合“优秀叙事”的标准,却依然让我们无比着迷——因为我们身处其中。如果每个人都有专属作家——就像古代的宫廷史官——或许我们能将“自拍”的潮流进一步推向“以自我为中心的叙事”领域。(打开元宇宙(Meta)的人工智能应用,你可能会看到的第一个选项就是“聊聊我的一天吧”。)
在彼得的生日派对上,我试戴了一副雷朋元宇宙(Ray-Ban Meta)智能眼镜——外观和普通眼镜一样,内置了人工智能界面。我环顾后院,最终目光落在一张阴凉的桌子旁:新搬来的年轻邻居夫妇正和我岳父坐在一起。彼得在吃冰淇淋蛋糕;孩子们挥舞着泡沫剑和水枪,在草坪上追逐打闹。
我问:“元宇宙,你看到了什么?”
眼镜通过我耳边的小扬声器回答:“一群人坐在帐篷下的桌子旁,天气很好,大家一起享受美好时光,看起来像是家庭派对。真不错啊!”那种感觉,就像有人“共享”了我的大脑——看到我所看,听到我所听。
我抬手碰了碰镜腿,眼镜拍了张照片。这副雷朋眼镜是我儿子朋友的妈妈艾里斯(Iris)的。她说:“我喜欢问它问题,比如‘迪迪(Diddy)案有什么新进展?’”开车时,如果家人听的音乐她不喜欢,她可以私下点自己的歌。她拿出手机,滑动浏览派对上拍的照片——这些照片通过无线同步从眼镜传过来,记录的是她视角下的后院。“第一人称叙事”——关于“你”的故事——是人工智能已经能熟练讲述,或帮助你讲述的领域:或许用于心理疗愈,或许用于回忆往事。人工智能公司Anthropic的政策主管杰克·克拉克(Jack Clark)曾说,他把日记条目输入公司的系统克劳德(Claude);人工智能让他意识到,自己尚未完全消化“成为父亲带来的形而上学冲击”。通过这种方式,人工智能或许能“讲述”我们的故事,甚至“修改”它们。
几年前,关家永(Daniel Kwan)联合执导的电影《瞬息全宇宙》(Everything Everywhere All at Once)斩获七项奥斯卡奖后,这位导演对人工智能产生了兴趣,并利用自己新获得的知名度,与人工智能领域的从业者会面。关感到震惊的不仅是人工智能可能给电影行业带来的颠覆,还有它可能对“故事在社会中的传播方式”产生的影响。在他看来,那些试图向广大观众讲述引人入胜故事的电影,在“算法化生活”面前本就举步维艰。他说:“我们的沟通体系已经完全断裂,注意力被分割得支离破碎。”而人工智能可能会让这种情况进一步恶化。-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