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9-04 | 来源: 新周刊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移动互联网越发达,世界越单调
尽管Mozilla团队多次表示,他们愿意保持“小而美”的市场定位,拒绝让互联网变成寡头游戏;但市场环境摆在面前,当越来越多Firefox铁粉成了Chrome用户,他们唯一能做的事情,便是眼睁睁地目睹用户去往别处。
更何况,互联网大厂们可以靠主流业务养活自家的浏览器,而作为非营利机构的Mozilla,却只能“用爱发电”支持火狐。
Mozilla最新的一期财报披露,2023财年合计6.53亿美元总收入里,有将近5亿美元是从各路搜索引擎收回来的版税,收入贡献排名第二的则是用户和广告金主们的投喂。
今年7月,有软件开发者在火狐社区发表公开信,呼吁用户支持“收费运营”,希望借此拯救日渐式微的火狐。但此番呼吁却更像是一种讽刺。
原因无他——你会为了任何浏览器花钱吗?
浏览器只是一扇连接互联网的门,这个世界上并不缺好用的浏览器,将浏览器视为生产力工具的普通打工人,普遍只信奉“能用就行”的万能定律。今天倘若给浏览器来道收费门槛,大抵只会加速它自我灭亡的进程。
近几年,随着AI大面积普及,各种各样的AI助手让打工人找到了解放生产力的渠道。当AI成为普通人的聊天搭子、学生的赛博老师、白领的摸鱼平替,需要依赖搜索框键入关键词才能找到答案的浏览器,唯一能做的便是主动拥抱AI。
可以说,属于浏览器的时代,早就已经结束了。
出生在信息时代的新网民,早就对浏览器失去了探索的兴致——更进一步讲,现在技巧娴熟地玩转手机、平板的年轻网民,甚至已经失去了一些属于电脑的“古早技能”。
移动互联网催生出越来越多的App,这些独立软件改变了人们上网的方式。(图/Unsplash)
共青团中央2024年底发布的《第6次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调查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已达97.3%;而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5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九成以上未成年人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
懂电脑的年轻网民,反而成了少数。
基础的办公软件一窍不通,不知道如何通过互联网下载Steam玩《黑神话:悟空》,更不用说如何流畅地使用键盘打字、如何操作快捷键,以及如何下载压缩包并对其进行解压……
过去人人都能掌握的电脑使用技能,如今随着手机App的出现被分割、淡忘,最后成为被流量和算法淘汰的“古早技能”。-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