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9-05 | 來源: 燕大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萬億國資劃入社保,養老金穩了!
在大閱兵前壹天,壹則“中國已劃轉萬億國資充實社保基金”的消息令許多人瞳孔地震。
同時,9月2日當天財政部、稅務總局公開《關於劃轉充實社保基金國有股權及現金收益運作管理稅收政策的通知》。
因為第贰天的大閱兵震撼全球、全網刷屏,加之後勁太大,“已劃轉萬億國資充實社保基金”的消息甚至沒擠上熱搜,但這也絲毫不影響它超重磅的分量。
這次《通知》就是對“已劃轉的萬億國資”制定的稅收政策配套。《通知》的核心內容,是對承接主體(社保基金、各省市)運用劃轉資產投資產生的收益,給予稅收優惠。
關鍵細節有兩點:
1,投資取得的利息收入和金融商品(應該包括股票、債券、外匯等)轉讓收入,免增值稅;轉讓劃轉資產取得的收入,免所得稅;轉讓劃轉的非上市公司國有股權,免印花稅;轉讓劃轉的上市公司國有股權,及運用現金收益買賣股票,印花稅實行先征後返。
2,這壹優惠政策執行日期追溯至2024年4月1日,此前已繳納稅款可退還。
也就是說,之前國家劃轉充實社保的超萬億國有股權及現金收益,這部分資產產生的投資收益,是不用交稅的。
不論社保基金和各地管理人運用它投向貸款服務、投向股市、抑或轉讓,所得收益直接間接都全部免稅。而且執行日期追溯到去年的4月1日,換句話說,劃轉的國資資產,在這壹年多的大牛市所產生的收益,統統都免稅。
這可真真兒是天大的好消息!
理由很簡單——國家劃撥萬億資產到社保基金,充實社保;社保基金用它投資產生的收益不交稅,就等於原本要繳的稅也劃給了社保,進壹步充實了社保,養老金更穩了。
這事與咱每個人的生活都息息相關,超萬億國資的注入和運用免稅,就是給大家的養老保障添了壹道道“安全鎖”!也是真正的取之於民,用之於民。
事實上,這件事不是現在才做,早在20多年前就開始未雨綢繆。
2000年8月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設立,國有股減持和劃轉就是它的既定動作,起初主要通過以市價“減持國有股”來籌集資金,隨後開始試點國有股劃轉社保基金。
到2017年,國家頒了《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實施方案》,明確要求劃轉中央和地方國有及國有控股大中型企業、金融機構10%國有股權,
用於彌補因實施視同繳費年限政策形成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缺口。
隨後就是開始執行劃轉工作。
根據之前財政部公開的數據,截至2020年末,符合條件的中央企業和中央金融機構資本劃轉工作全面完成,共劃轉93家中央企業和中央金融機構國有資本總額1.68萬億元。
時隔伍年,這筆超萬億的國資產生多少收益了?
根據基金報的數據,截至2024年底,劃轉的國有股權賬面價值為2.1萬億元,2024年度收取劃轉企業分紅264.22億元,累計收取分紅1116.06億元。
肆年時間,粗略算下來,從1.68萬億增長到2.1萬億,漲幅達到25%!
根據財中社的統計,光是98家央企就有82家控股或參股上了市,合計控制海內外上市公司達434家,其中376家都在滬深。也就是說,市場能夠吸引越來越多資金流入,這些高息股就能獲得高回報。
所以從這個角度也可以理解,股市為什麼要穩又必須穩。
它不穩,損失最大的不單是成千上萬散戶,還有海量的國資股權。
大量中長期資金又都是社保資金、險資之類,穩住這個市場以便獲得財產性收益就顯得尤為重要。
另外,拉長時間線來看,你會發現這是壹盤布局數拾年並且關系到未來數拾年甚至更久的養老大棋!
從00年開始社保基金通過“減持國有股”來籌錢,隨後開始試點將國有股劃轉給社保,17年正式頒布劃轉方案,之後截至20年底共劃轉了1.68萬億;
到了24年“924”穩股市,及至25年的現在,又出台政策對社保基金運用這些劃轉國資所獲收益進行免稅。
光是從零開始、試點、劃轉再到稅收配套,這就用了20多年。
為什麼要這麼大費周章地劃轉國資充實社保基金?
本質上應該是隨著中國老齡化的加劇,養老金支付壓力越來越大。
根據人社部數據,去年全年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收入8.2萬億元,支出7.3萬億元,年末累計結余還有8.7萬億元。
看似8.7萬億很多,但隨著支出增長,若不進行未雨綢繆,壹旦支出大於收入,再巨額的結余也會很快被耗盡。
劃轉萬億國資給社保基金“充值”、“補血”,是在把社保的“安全墊”墊的更厚,讓養老金的保障性更強。
有了這壹層保障,社保基金的蓄水池將更加充盈,醫療養老更穩了。
這壹步大棋無疑給老百姓吃了顆“老有所依”的定心丸。
也是真正實現——國資取之於民、用之於民!-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