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9-05 | 来源: 查尔菲的笔记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三年前,王健林提出房地产将进入“深度调整期”时,不少人还觉得是危言耸听,想着房价怎么可能真的降?
可如今市场给出的信号越来越清晰,尤其是近半年来显现的四大迹象,直接把2026年的房价走势摆到了明面上。
第一个最直观的迹象就是二手房市场的供需失衡。
现在打开各大房产平台就能发现,挂牌的房源数量比去年同期多了不少,全国二手房挂牌总量已经突破753万套,创下历史新高。
但与之相反的是,成交量却不升反降,同比下降了15%。
很多城市的二手房都陷入了“挂牌多、成交少”的困境,不少房源挂出去几个月都没人问津。
即便有买家咨询,也会在价格上反复压价,不主动降价根本很难成交。
曾经被视为“硬通货”的二手房,如今在很多地方都成了“难脱手的资产”。
紧接着是开发商的促销力度已经拉满,而开发商之所以如此“内卷”,根源在于库存压力和债务危机。
全国商品房库存达到7.6亿平方米,大量房源积压导致资金无法周转,而2025年还有5257亿元的到期债务等着偿还。
在三四线城市,不少开发商甚至转变营销方向,把商品房包装成“产权式老年公寓”,因为年轻人外流严重,只能瞄准本地老年群体的需求。
第三个迹象让人意外:房贷利率降到历史低点,申请的人却没见多。
短短两年时间,房贷利率从5%一路下调到3%,这是多年来从未有过的低水平,银行也简化了审批流程,基本能做到随到随批。
但居民的购房热情依然不高,核心原因是居民杠杆率已经达到62%的警戒线,大家不敢再轻易背上长期房贷,更愿意把钱留作应急。
同时,租房群体的结构也在变化,35岁以上的租房者占比已经升至35%,越来越多人不再把“买房”当作必需品。-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