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9-05 | 来源: 知鉴明史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2024年,浙江东阳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花园村,年营收竟然达到了786亿,几乎等于一个中等城市的财政收入。更让人瞠目的是,这个村不仅“吞并”了周边18个村庄,还把村长邵钦祥“捧”成了身家165亿的企业家。
走进花园村,别墅成片、豪车遍地、公交免费、教育医疗全免,甚至电话月租也由村里承担。有人调侃:在这里,家庭资产不到500万都不好意思说话。这个村子靠什么发家?村民们到底是干了什么,能让一个贫困村逆袭成“浙江第一村”?
时间拉回到1970年代,花园村曾是远近闻名的穷村。那时候,村民年均收入只有80多块,住的是茅草棚,吃的是野菜和树皮,一下雨屋里就漏水,连一盏灯都点不起。
1976年,一个22岁的年轻人邵钦祥走上了前台,成了村里的生产大队长。他看着村民吃不饱穿不暖,暗下决心:穷不能穷一辈子,总得干点啥。到1981年,当时村里连电都不稳定,村民家家户户都靠蜡烛照明。邵钦祥瞅准这个机会,拉上亲戚朋友凑了1500块,开起了蜡烛厂。
这个厂啥都没有,全靠手工搓蜡烛。几个人挤在破屋子里,白天干活晚上推销,第一年居然赚回了本金,还发了分红。村民们第一次觉得,好日子似乎真来了。
紧接着,他又凑了9000块,创办了花园村第一家服装厂。那是个“的确良”横行的年代,布料紧俏,订单不断。邵钦祥白天盯生产,晚上骑自行车去几十公里外拉布料,缝纫机坏了他就动手修。
第一年,这家厂就净赚7000块。村民们一看,跟着他有肉吃,纷纷投身办厂,食品、电子、建材……几年间,村里竟冒出50多家小作坊。到了1991年,邵钦祥又干了一件大事:把村里46家企业整合成立“花园工贸集团”。统一采购、统一销售,既压缩了成本,又提升了议价能力。-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