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9-05 | 来源: 经济观察报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王先生是一位广西玉林的小型开发商,从事房地产行业15年,有若干栋自建房,8月初,他把名下一栋自建房以100万元出售,加码投资股市。
在这波行情中,他选择“高抛低吸”策略。
王先生纵横股市多年,通过基本面筛选、技术面确认、资金情绪验证,精选出3只主要趋势向上、处于上升通道的股票进行操作。其中一家上市公司以建筑及家居电器电机业务为主业,最近开始布局人形机器人电机领域;一家以生产销售煤炭、火电等新能源为主业;另一家则是位于安徽的汽车厂商。在他看来,这3只股票既不会大涨也不会大跌,最适合他的操作风格。
王先生的策略是无视大盘涨跌,“不下车”“不追高”,继续建仓、适时加仓和减仓。例如上述布局人形机器人电机领域这只股票,9月3日尾盘,王先生在该股票拉升了一波后,出手了一部分。9月4日开盘,这只股票跟随大盘震荡下挫,王先生认为这是建仓的好机会,接近午盘、午后开盘后又先后买入了400股和300股。
在“高抛低吸”操作中,他觉得自己控制欲望很重要,赚了就要卖,跌了要敢买。他要先保证本金不亏,再考虑赚钱,一年下来收益能翻一两倍已经很满足了。
大约今年初,他就有了卖房炒股的想法。进入7月,他找到了房子买家,缴纳了税费,并于8月初收到了房款。但他没有一次性将房款全部用以补仓。他的原则是补仓金额从全部仓位的5%起,不超过底仓的50%,还要留一部分现金。
在他看来,住房市场已经饱和了,不是一、二线城市核心区域的房子很难保值。他想把名下所有自建房都卖掉,无奈并不好出手。他身边的朋友认为卖房子是正确的选择,但投入股市却未必。
王先生则认为,这头牛还要“跑”好几年。国家在大力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促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他觉得未来的股市会像以前的楼市一样繁荣。
着急结汇
投资人张女士没有林女士资金那么雄厚,也不像王先生对股市有一套自己的逻辑。自从2015年割肉离场,她决定再也不碰股票。8月以来,张女士看着别人天天在股市上赚钱,忍不住又进入股市,无奈“吃肉顿顿没赶上,挨打次次不落空”。
2024年年底,张女士有一笔存款到期。彼时,市场预期特朗普(专题)当选新一任美国总统后会推行所谓的“对等关税”政策,人民币兑美元会大幅贬值。张女士看到一些银行的美元定期存款年化收益率仍达4.5%以上,远高于人民币定期存款的收益率。于是,她在人民币兑美元7.30的位置,换了5万美元并买入半年期的美元定期存款。
进入2025年,美元指数累计下滑超过10%,一度跌破97关口。与此同时,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累计升值400多个基点。
8月,张女士在很多场合听到人们在讨论股市,有人说自己买股票已经赚了6万元,有人说自己买的半导体基金1个月已经涨了30%。看着别人天天在股市上赚钱,她忍不住又进入股市。虽然人民币处于升值阶段,她还是以7.16的结汇价(银行结汇价通常低于中间价)结了1.5万美元,在汇率上损失了2100元。朋友都安慰她,汇率上的损失可以从股市中赚回来。
张女士连续半个月把7万多元资金投入半导体基金中,其余的钱买了几只科技股。半个多月里,虽偶遇小幅回调,但她买入的一只股票遇到一次涨停,一次接近涨停,加上半导体基金的收益,最多一天她的投资能浮盈8000多元。
不过,9月3日、4日两天,上述股票一天跌停,一天接近跌停,基本回吐了前期浮盈。张女士在纠结是否应该再次清仓离场。
9月5日,A股市场反弹,她总算又松了一口气。
徐驰建议,投资者在震荡市中应坚持中长期视角,合理控制仓位,精选具备政策支撑和基本面优势的方向,而非被短期情绪左右。除了避免盲目加杠杆以外,投资者还要警惕高估值题材股在资金兑现下的回调风险,切勿盲目跟风炒作。-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