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9-08 | 來源: 海邊的西塞羅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各位好,今天壹天在路上,向大家請假,發壹篇精品歷史舊文吧,願對您有所啟發。
控制的悖論。
下面這張圖,是唐朝的長安城。
用心觀察壹下,你就會發現它似乎與我們印象中的城市很不壹樣——城市的住宅區(坊)與交易區(市)嚴格分開,並在物理上用高牆、在制度上用法律進行了嚴格的控制。這種奇特的城市組織形式,中國歷史上非常著名的“坊市制度”。
是的,雖然現如今的大多數文藝影視作品當中,我們都喜歡想象盛唐時代長安的繁華,但事實上,歷史上真實的盛唐長安城可能更適合它的形容詞,應該是整齊、肅穆和冷清:
整座城市有25條官道,東西14道,南北11道,全城被這些街道壹共分為108個坊。白居易所謂:“百千家似圍棋局,拾贰街如種菜畦。”
街道除了通行的功能,是不允許沿街設店擺攤的,想買東西或者做生意,必須去城市東西的兩個“市”(實際上商品之所以在中文中叫做東西,就是因為必須在東西市上買),而且必須定點去才可以。《唐六典》當中說:“凡市,以日午擊鼓叁百聲,而眾以會;日入前柒刻,擊鉦叁百聲,而眾以散。”——東西兩個集市每天只開壹個下午,過了中午才開市,太陽壹落山就趕人。其他時間、其他地方,你想買東西也買不到。
實際上,不僅商業交易被嚴格限制,就連居民日常在城市裡通行也會受到管控,長安城所屬的各城門、坊門、及各坊的角落之中均設置了所謂“武侯鋪”,派遣著衛兵監視看守以管理長安城中的治安,這項職責的負責人被稱為左右街使。主要職責就是盤查沿街的行人,並在太陽落山之後執行宵禁。
想象壹下,盛唐時代,每天日將西垂之時,街使們就會沿街催促甚至驅趕行人們趕緊回家,初唐時期是口頭警告,到了貞觀時代,隨著人口增加,管理上開始出現困難,有壹個叫馬周的官員提議在街上置“冬冬鼓”,每臨傍晚,城中各街道就會傳來鼓聲,叁遍鼓響之後,各坊的坊正就會關閉坊門並落鎖,此時長安的108個坊就成了108座獨立的小城池,仿若108座監牢,再也不可進出。-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