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9-08 | 來源: 密斯楊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雖然才開學壹周,但我已經頻繁出入各圖書館和自習室了。
歐洲衡水,誰來讀都得泡圖書館,否則根本聽不懂,更別提參與討論了。
首先,介紹壹下我的背景。
我是國內法本+法碩,工作近伍年,然後今年重回校園,出國留學。英語底子還不錯,托福106分,日常交流和聽力都可以。
關於開學第壹周的感受,我將分成以下幾點來闡述:
1.Independence (獨立)
每個教授在上課前,都會多次強調,學生要獨立完成學習任務,包括reading和assignment。
每周上課時間就4-5個小時,要想聽懂教授滔滔不絕的內容,就必須在課前預習,把必須要閱讀的案例+文獻全部讀完。
如果還想在討論課上與同學交流,回答教授的問題,那麼就必須在讀完案例+文獻的基礎上,思考清楚問題的邏輯甚至答案。
簡單來說,上課時間,就是用來加深理解學習內容,而不是用來初次學習的;而討論課,則是用來向教授和同學展示個人思考及表達,而不是坐在那裡壹言不發的。
我記得,在討論課上,教授說上課不是學習時間,真正的學習是要靠學生自己在課後完成,坐在教室裡光聽是學不到東西的。
所以,功夫全在課後,全靠個人獨立學習期間掌握。
2.英語聽力、口語、閱讀全方位鍛煉
毫不誇張的說,每個教授上課時都是nonstop talking(幾乎沒有停頓)。若碰上有口音的教授,那麼你的聽力要求就更高了。
不僅要聽懂毫無停頓的英語,還要能適應不同教授的口音。
目前來說,只有壹個意大利女教授的口音讓我有點不適應,其他教授的口音,基本在聽了10分鍾後我就適應了。
在討論課上(seminar),光是聽懂教授問題已經不夠用了。
教授在問完問題後,就會要求叁兩個同學壹組進行討論。我所在的班級,就叁個中國學生,剩下全都是英美和歐洲大陸的學生,大家都說英文。
如果你沒有提前准備,或者口語水平低,你很難參與到同學的討論,那你的同學們可能就會認為你useless,那種感覺很不好受。
關於閱讀,這就不用說了,閱讀能力是你聽懂課程內容和參與課程討論的基礎,如果這個也不過關,那真的很難。
3.學習強度非常大
這個強度大,不僅體現在課前閱讀材料多,還體現在評價體系多樣。
首先,以我其中壹門課為例,第壹周需要閱讀的文獻頁數為62頁
案例數量為6個,頁數為64頁。
這只是其中壹門課的課前閱讀材料,而我壹共有叁門課,加起來至少300頁起步的閱讀材料。
如果閱讀能力不夠,如讀得慢,讀不懂等,那麼很難在周末或周中完成,就會進入聽不懂--讀不懂--聽不懂的死循環。
此外,評價體系多樣,是指每門課不只有考試壹種評價體系。除期末考試外,還有每周作業、小組ppt展示、課上討論表現等。
學校將壹個學期分成了叁個時間段,每個時間段大概持續7周左右。
有的課只上7周,然後第8周就考試,緊接著就開始另外壹門新課,強度不是壹般的大。
4.不建議使用AI
教授們在提到AI時,雖然用詞都是不建議,但是若真的處罰,就是非常嚴重的學術剽竊、學術造假問題。
壹旦被認定剽竊或造假,那麼學位就保不住了,壹年幾拾萬的人民幣可能就打水漂了。
所以,在做作業和考試的時候,是絕對不建議使用AI的。
整體感受下來,我已經快速適應了這個學習強度,並且每天泡圖書館或自習室,這樣才能保證按時完成課前預習的任務。
其實,不止是我的學校學習強度大,歐洲很多大學的學習強度都不小。
所以如果有人想輕松留學,或者想水壹個學歷,歐洲學校不是很好的選擇。-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