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9-08 | 來源: 冰川思想庫 關不羽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同比增長6.9%,很大程度上是去年7月市場坐等國補政策落地的低基數效應,環比的11.9%下降卻是實實在在的“打回原型”。
家電行業的銷售預期也和國補深度綁定,業內人士對下半年市場並不樂觀。8月份奧維雲網(AVC)數據顯示,2025全年零售額同比預計僅增長2.4%,其中第肆季度預計同比下降8.6%。顯然,業內人士也被6月份多地“停藥”的風向變化“嚇”到了。
國補壹年,“藥效”明顯。但是持續使用“強心針”並沒有讓市場預期真正安心。壹點風吹草動,都足以讓市場信心化為烏有。這也是靠補貼穩消費的副作用。不穩定的預期總是讓市場心態打擺子,今朝有酒今朝醉,今天有羊毛就今天薅。所以,補貼資金的利用效率總是會因為市場投機心態加重而大打折扣。補貼壹出,亂象橫生。諸如先漲後補的吃兩頭、“0公裡”贰手車的騙補操作,都被媒體曝光。
圖/網絡
短期行為泛濫,因為所有人都清楚,補貼政策是“人造水源”,拼的就是手速。
國補的資金來源是長期國債,債可以長借,但終歸是要還的。國補的資金渠道是財政,財政局的門是長開的,但政策發力的方向是多變的。
這幾年的財政形勢,眾所周知,無需贅述。
可是,財政的任務清單又很長,既要穩消費,又要穩民生,還要搞基建。拾鍋九蓋,總是要閃轉騰挪的。來自財政的“人造水源”的開關隨時可能關閉,並不是穩定的源頭活水,又談何穩定市場預期?
6月份多地“停藥”,本來也算不上意料之外的突發情況,僅僅是補貼資金兩個月的檔期缺口罷了,就造成了明顯的信心動搖。這不是典型的“補貼依賴症”嗎?吊瓶壹掛,滿面紅光。針頭壹拔,萎靡不振。可不是經濟發展的長久之計。
國補及時“續杯”,穩定了市場心態。但是,即便“再來壹針”,“藥效”也難以持久。消費補貼是有邊際效應的,長期“藥效”不可高估。家電更新周期肆到伍年,汽車更新周期拾年左右,對應的消費周期不會因為補貼政策的刺激而改變。無非是本來打算明年換的,看在補貼的面子上提前幾個月罷了。這並不是真實的消費增長,而是透支了未來的消費需求。因此,隨著補貼的持續,“藥效”會逐漸減弱。
當然,可以通過擴大補貼的范圍延長“藥效”。今年上半年的國補范圍就擴大到了蘋果,剛出台的“續杯”政策又擴大了清潔類家電、安全生產設備等品類。但是,候補名單不可能無限擴大,補貼的資金也不可能無限增加。歸根結底,補貼不是補藥,而是江湖救急的強心針。
藥不能停,但長期用藥的“藥效”不可期待。
03
毋庸諱言,政府補貼在中國經濟領域壹直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最典型的就是新能源車產業,曾經的補貼生產大戶,到如今的補貼消費大戶,全程呵護,卻成了“藥不能停”的首席病號。其中的因果,應該反思。
對新能源車產業的大力補貼,是造成產能過快增長的主要推手。拾年前造壹輛貼兩輛的豪橫,正是今天全行業秋風瑟瑟的禍端。補貼出的巨大產能,又要通過補貼提銷量去庫存。多少真金白銀砸下去,還是沒能打造出具備造血能力的健康產業,令人唏噓。-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