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9-09 | 来源: 欧亚系统科学研究会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关键在于,这种树脂在中国境外产能寥寥,且几无替代方案。蓝晓科技几乎包揽了全球90%的供应份额。虽然市面上存在其他镓提取方法,但成本更高,性能衰减迅速。如此一来,非中国生产商即便在正常市场环境下,也难以在价格上与中国企业分庭抗礼。
洞察到这项技术的战略价值,中国政府在2025年果断出手,扩大出口管制范围,将树脂本身也纳入其中。今年1月的政策更新中,“通过离子交换法、树脂法等方法从氧化铝母液中提取金属镓的技术和工艺”赫然在列,正式纳入商务部出口管制清单。据业内人士透露,受新规限制,高性能树脂出口已完全停止。
此举无疑为美国及其盟友重建国内镓供应链设下了难以逾越的鸿沟。纵然拥有原料供应和精炼基础设施,缺乏同等性能树脂加持的海外生产商,也难以在成本上占得先机。除非出台相应激励政策支持大规模生产高性能树脂,否则非中国生产商将继续在竞争中处于劣势。
4 镓为何能够成为美国的“命门”?
镓广泛应用于各种技术领域,涵盖先进半导体、发光二极管、激光二极管和永磁体等尖端技术领域。然而,简报指出,官方统计数据却大大低估了镓对美国的真正价值。美国地质调查局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镓年消费量仅为20吨左右。但若将镓基晶圆、磁体和LED进口量计算在内,实际消费量恐高达每年200吨。
图源:简报原文
镓在关键防务供应链中地位举足轻重,已然成为中国手中一张重要的战略王牌。简报分析指出,中国选择首先对镓实施管制,而非其他商业价值更高的矿物,这一举措巧妙地向外界释放信号:中国有能力影响美国及其盟友的国防生产,同时避免对自身经济造成重大冲击。
镓对先进国防系统的重要性不可低估。镓化合物能够制造出“宽带隙”半导体,这类半导体在极端条件下的性能远超硅半导体。以氮化镓(GaN)晶体管为例,它们能够在高压高温的严苛条件下稳定运行,损耗微乎其微,堪称先进雷达、电子战系统等对功率转换效率要求苛刻的尖端应用的不二之选。
美国国防系统运用镓基技术已逾数十载,而如今镓化合物的重要性更胜以往。近年来,氮化镓芯片设计日臻完善,制造成本大幅下降,为下一代雷达技术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氮化镓芯片的大规模应用,使雷达模块在体积缩小的同时,探测能力显着提升,能够在更远距离实现高精度目标跟踪。
基于氮化镓技术的模块已深度融入美国军方的王牌雷达系统,包括海军的AN/SPY-6雷达、海军陆战队的G/ATOR雷达、陆军的LTAMDS雷达、导弹防御局的AN/TPY-2雷达,以及F-35闪电II联合攻击战斗机的升级版AESA雷达关键装备。
在构建全国分层导弹防御体系(例如特朗普(专题)提出的“金穹”计划)的宏大战略中,镓技术雷达系统也至关重要。洛克希德公司研发的氮化镓远程识别雷达正是这一体系的重要支撑。该雷达目前正在阿拉斯加进行实地测试,预计明年正式投入使用,届时将成为抵御弹道导弹威胁的坚实屏障。
与此同时,美国国防部近年来已投入数百万美元研发另一种新兴化合物——氧化镓。与氮化镓相比,氧化镓拥有更宽的能带间隙和更优越的性能潜力,有望成为新一代更强大、更高效国防电子系统的核心技术。
简报强调,这些技术突破使美国及其盟友的国防体系对镓基技术形成了深度依赖。据公开资料显示,美国国防部使用的组件中,超过1.1万个部件都离不开镓元素,而在涉及镓的国防供应链中,近85%都至少包含一家中国供应商。
近年来,从波兰到沙特阿拉伯,美国的重要盟友和安全伙伴纷纷采购美制氮化镓雷达系统。因此,简报指出,供应链脆弱性已从美国本土蔓延至其最核心的战略伙伴,牵一发而动全身。-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