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9-09 | 來源: 大何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直接說,今年的社保基數難產,大概是因為它也左右為難了吧。
很多人應該都有過這種體驗:每年到了八月底九月初,拿到工資條時都得愣壹下——工資是不是發錯了,因為到手月工資都會少了幾拾元。
這其實是因為社保繳納基數調整了。
但是今年卻有點不太壹般。
往年這個數據壹般都在7月份陸續公布了,最晚到八月份怎麼也得公布了吧,但是截至2025年9月8日,還沒有可靠的信源看到有哪個省份公布了這項數據。
再拖下去,馬上國慶節放假通知可能都要先來了。
上海人社部門給出的答復是數據還要在統計中了,還要再等等,暫時按去年的標准執行。
難道是今年的數據太復雜太難算了?
我覺得在大數據如此發達的今天這算不上壹個合理的解釋。
遲遲沒公布,並不是沒數據,相反,就是因為有數據了所以才兩難。
截至9月3日,31個省份中,有24個省份都已經公布了2024年非私營、私營單位平均工資。
拿北京舉例,北京市統計局公布了2024年北京市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
其中,北京市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為224608元(漲幅2.9%),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為106905元(漲幅0.9%)。
非私營單位人數比私營的多壹倍多
如果參照往年的計算經驗,北京今年的繳納基數應該還會微漲2%左右。
好消息,又要漲了。
壞消息,不是工資。
但是社保繳納基數並非漲的越高越好,他會存在壹個臨界值。
它就像我們小時候做的壹道數學題:壹件商品,單價提得太高,買的人就少了,最後總銷售額可能不增反降。
社保現在就是面臨這樣左右為難的局面。
因為社保基數是按照社平工資定的,下限是60%,上限是300%,也就是社平工資如果是8000,那最低繳納基數就是4800元。
哪怕你壹個月收入3000元,也是按照4800元的基數收的。
想漲,沒辦法漲。
你把繳納基數再壹抬高,最先扛不住、最先“斷保”的,就是那些自己交全額社保的靈活就業大軍(單位裡面的打工人其實並沒得選)。
他們壹看這麼貴,那還是先顧好眼前吧,幹脆不交了。
最後,收上來的錢可能不增反降。
你要是降,也沒辦法降。
降了很多地方不夠支出,而且這玩意掛鉤著社平工資,豈不是告訴大家經濟高速發展,GDP年年都5%增長,但是大家的工資反而降低了,這面子上可掛不住。
所以你看,它就卡在這兒了,進退兩難,自己也不知道該怎麼辦。
它可能在等什麼信號,才好決定怎麼辦,要不就先按原來的辦。
而北京和上海這兩個壹線城市的數據漲跌,或許是壹個重要的風向標。
主要因為這倆城市吧,它平均工資太高了。
北京去年的社平工資(社保口徑)是11761元每月,上海是12307元每月。
過去幾年,全國各地社保繳費基數下限都經過了壹輪高增長。
2020年至2024年,北京社保繳費基數下限從3613元上漲至6821元,漲幅高達88.8%。
假設壹個靈活就業人員壹直按繳費基數下限交養老保險,按照20%的繳納比例,2019年每個月是722.6元,到2024年變成了1364.2元,漲了641.6元。
不得不說,從社保基數的漲幅上來看,北京人民是真的“幸福”。
那為什麼過去幾年,我們總覺得錢越來越難掙了,但官方公布的平均工資和社保基數卻像坐了火箭壹樣往上躥。
很多人懷疑數據可能是“編”的,其實根本用不著。
只需要在統計時,把越來越多低收入的人篩出去,那剩下那個“拔尖”的人群來計算平均,自然就逆勢上揚了。
這個統計人群“提純”的過程,比直接改數字要高明得多。-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