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9-09 | 來源: 金羊網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另壹批研究結果截然相反,該如何看?
在爭議的另壹端,大量其他研究得出的結論甚至截然相反。記者在知網上搜索,發現有2057篇研究和信息涉及安宮牛黃丸,其中涉及中醫學、中藥學、神經病學、急救醫學、兒科學、中西醫結合以及外科學、自然科學理論與方法等11個學科。
香港(专题)大學李嘉誠醫學院(港大醫學院)中醫藥學院沈劍剛教授研究團隊2022年發表於《中國醫學》(英文版)的研究結果顯示,安宮牛黃丸有助於將缺血性中風患者的治療黃金期延長半小時,減低溶栓治療所致的腦出血風險和死亡率。
另壹項覆蓋106家醫院、2214例中風患者的真實世界研究發現,在基礎治療上加用安宮牛黃丸,有助於改善患者短期神經功能恢復和日常生活能力。研究更提示,發病24小時內使用總劑量大於6克安宮牛黃丸的患者,短期預後更佳。
壹項納入28項臨床研究、2745例中風患者的Meta分析顯示,與常規治療相比,聯用安宮牛黃丸能顯著提高治療有效率、改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和日常生活能力,並降低血清腦鈉肽(壹種心衰標志物,在嚴重腦損傷時也可能升高)水平。
為何會出現不同研究、結論相反的情況?其實,對同壹種藥進行不同切入點的研究,得出不同結論的現象並不少見。在此前引發大眾爭議的首登《柳葉刀》的中藥治療腦出血雙盲對照試驗,通訊作者之壹、世界卒中組織副主席克雷格·安德森教授在文章發表後表示,整體患者群體中,這款藥物沒有展現出明顯的療效。不過,在某些亞組患者,尤其是在年長患者和出血較重的患者中,確實觀察到了壹些積極信號。 “如果有機會重新設計研究,我們可能會針對65歲以上患者設計。但伍年前,大家不會知道這些亞組可能表現出更強的療效信號。”克雷格·安德森教授說,“研究不會壹次性提供所有答案,而是壹個逐步積累信息的過程。”
安宮牛黃丸還能囤嗎?理性用藥亟待科學引導
近年來,受市場營銷手段影響,安宮牛黃丸的功效在民間壹再被“神化”。有人把安宮牛黃丸當做保健品,認為定期吃壹顆,就可以養生強身、預防中風。醫學專業人士指出,安宮牛黃丸絕對不是養生保健品,也不能作為預防用藥。而且安宮牛黃丸的處方中含朱砂、雄黃等毒性中藥,應在有經驗的中醫或中西醫結合醫師指導下視病情具體變化辨證使用,不宜過量久服。
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謝惠芳表示,在臨床上也遇到有些病人因為急性腦梗死造成昏迷,在送醫院前家人自行給患者服用安宮牛黃丸造成誤吸,導致吸入性肺炎,加重病情的病例。她建議,壹旦出現急性腦梗死的情況,壹定要第壹時間撥打急救電話,不能因自行服用安宮牛黃丸等耽誤救治。“即使對有適應症患者,安宮牛黃丸也絕不能替代現代醫學的標准卒中治療(如溶栓、取栓、抗血小板、降脂、控制血壓血糖、康復等)。這個藥在規范治療基礎上,可能起到輔助促醒、清熱作用之壹。”
據悉,為使臨床醫生正確、客觀地認識安宮牛黃丸的臨床應用,中國醫藥教育協會特組織發起《安宮牛黃丸臨床應用專家共識》編寫項目。記者發現其系統梳理了其藥理學和安全性,明確其核心應用場景在於神經系統疾病(比如中風昏迷(熱閉證)、腦炎、腦外傷等所致高熱神昏)、感染性疾病(重症感染導致的高熱驚厥、神昏譫語)、促醒與退熱。
關於安宮牛黃丸的這場科學風暴,本質是現代醫學理性之光對傳統經驗的壹次必要審視。爭議的出路不在於站隊,而在於以更開放的態度、更嚴謹的方法,推動高質量研究。顏芳表示,中醫科研應遵循中醫的自身發展規律。“ 科學精神應是包容的,而不是相互排斥,通過質疑與驗證不斷迭代升級,而不是用單壹標准去否定復雜的體系。中西醫結合的真正內涵是‘協同’而非‘結合’,贰者應發揮各自優勢,減少彼此短板,為人民的健康服務。”-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