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9-09 | 來源: 民主與法制時報原創新聞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電影 | 字體: 小 中 大
資料圖片
記者|□吳亦有
責編|李旭
正文共3318個字,預計閱讀需10分鍾▼
“人世間悲苦萬千,你緊握著忠誠信念。明知往前壹步很危險,也無法動搖你的防線……”當電影《最後防線》的主題曲在影院響起,許多觀眾的眼眶已悄然濕潤,沉浸在影片帶來的震撼與感動中。
在第六屆新時代檢察宣傳周之際,《最後防線》全國公映。影片講述了年輕的駐監所檢察室檢察官安亞與同事們壹道,為拾年前無辜入獄的盧淮生洗刷冤情的故事。影片將鏡頭對准鮮有影視作品觸及的“駐監所檢察室”,生動展現了檢察人員“高質效辦好每壹個案件”的職業風采,塑造了有情懷、有擔當、有本領的新時代檢察官形象,讓公眾看見了正義在“最後壹公裡”的堅守。
“拾年淬煉”真實法治故事
《最後防線》的誕生,堪稱“拾年磨壹劍”。安徽省人民檢察院贰級巡視員、影片總監制吳貽伙告訴記者,從醞釀創作到登陸銀幕,影片歷經波折,前後跨度近拾年。
影片取材於安徽省檢察院監督糾正的壹起真實案例。為讓故事真正“立得住”,編劇、導演等主創人員數次深入安徽某駐監獄檢察室采風,沉浸式體驗駐監檢察官的日常;更邀請壹線辦案檢察官與主創人員座談,力求精准還原檢察官的日常工作生活,讓每個細節都扎根於現實土壤,每個辦案環節都經過反復推敲。
劇本的創作更是“精雕細琢”,凝聚了眾人的心血。本片導演高偉寧向記者介紹,劇本前後柒易其稿,僅參與討論修改的專業人士就達30余人,力求還原最本真的職業狀態。
這份對真實的執著,更滲透在演員對角色的詮釋中。扮演蒙冤者盧淮生的肖宗靈,為貼近角色在監獄中“低沉、自閉”的狀態,不僅剃短頭發、反復揣摩壓抑的身形步態,更深入研究人物背景,多次與檢察系統工作人員溝通,細致捕捉角色被朋友作偽證陷害、因家人受威脅而被迫頂罪的復雜心理,最終精准呈現了盧淮生這壹角色。
為了更好入戲,肖宗靈幾乎每天都穿著囚服,“收工後走在街上,甚至被誤認成越獄人員”,他笑稱,“這或許是對自己沉浸式表演的另類認同。後來上街必須戴帽子、換便服,才能避免誤會。”
飾演檢察官安亞的欒蕾英,同樣為角色下足功夫。“檢察官不是我日常能接觸到的群體,最初對他們的工作內容確實不了解。”她坦言,除了研讀劇本、分析角色,欒蕾英還特意翻看了大量與檢察官相關的紀錄片,只為從真實影像中捕捉他們的職業狀態與精神特質。
2020年寒冬,影片正式開機。攝制組在有關單位支持下,克服封閉管理、人員調度、場景限制等多重困難,連續奮戰壹個多月完成拍攝。
高偉寧介紹,為還原監獄場景,劇組克服重重困難,在真實監獄取景拍攝。受疫情影響,後期制作斷斷續續花了壹年多時間才完成,之後又用近兩年時間走完所有審查流程,直到2025年才正式公映。
“選擇在監獄這種相對封閉的空間展開故事,人物的情感和命運被刻畫得更加真實可感,這也是影片比較下功夫的地方。”高偉寧說。
這份對真實的堅守,最終收獲了觀眾的共鳴。壹位檢察機關工作人員表示:“電影中檢察官巡視監區、翻閱卷宗、傾聽申訴的場景,分明是現實生活的再現。”
精准展現新時代檢察官形象-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