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9-11 | 来源: 一本财经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金融松绑!一些有先见之明的政府敏锐地意识到,这是怎样的机遇。
只要抓住这个机会,就可以解决地方债,提高GDP。而风险,只要压制到下一任领导交接时,就好。
各地的通道,轰然洞开。
2014年,深圳发布《关于支持互联网金融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平台在金融办“登记备案”。结果就是,仅仅两年的时间,深圳P2P平台从120家激增至800家,占全国总量60%。
位于杭州的蚂蚁集团,也拿到了太多的政府补贴。
2013年,蚂蚁的拿地价是一平米1.5万元,而其他商办地的价格是3.2万。
蚂蚁更用40亿本金,通过“资产证券化”(ABS)反复融资,最终撬动了4000亿资金,杠杆100倍。
而此时,银保监会规定传统小贷公司杠杆率不过是区区1.5倍。
监管竞争导致“底线比拼”,谁管得松,谁抢到的企业就多。
在地方的放水、加持、主推下,民企崛起了,属于民间金融的一个黄金大门,轰然洞开。
主角们,登场了。
马云喊着“改变银行”,林恩民喊着“人人都是银行家”,有利网的刘雁南喊着“用科技重塑金融毛细血管”,红岭创投的周世平喊着“刚兑是责任,不是包袱”,360数科也曾经喊出“比银行更懂风险”。
酷似韩寒的林恩民,被誉为金融科技圈四大帅哥之一
他们要么要颠覆银行,要么要改变银行,有的甚至要挑战金融的规律。
那时的P2P,也确实解决了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并成为了传统金融的有力补充。
最开始的这群创始人,多少还带着情怀,他们似乎想通过“技术民主”,来战胜金融特权。
他们沉浸在技术和创新冲锋的成就感中,却不知自己从登场那一刻起,命运已写下悲剧的注脚。
而那句所谓的“颠覆银行”,更是自杀式祭旗。
但这其中,也有特立独行者。比如,马上金融、招联金融,他们从一开始就要持牌经营,以正规军的身份入场。
不同的人,此时已埋下了不同的命运伏笔。
02爆发:一日融资百亿
金融科技,正在以难以想象的速度,在中国的大地席卷、“盛放”。
资本疯了。
2015年12月,宜人贷在纽交所上市,半年后股价居然暴涨5倍,市盈率超30倍。
而同期的工商银行的市盈率,只有6倍。
2016年1月,陆金所B轮融资,获国泰君安、中银国际等投资12亿美元。
更神奇的,当日行业融资总额破20亿美元。
一日融资破百亿,这个高光切片,绝对可以载入金融史册。
行业疯了。
2016年前后,大约有2000多位精英从传统银行的人离职,加入金融科技公司。
其中股份制银行多达1,200名,最吃香的是三个银行出走的高管:民生、平安、招行。
“薪酬从十几万,直接翻到上百万。”长期从事金融猎头的Lisa依然记得当时的疯狂。-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