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9-11 | 来源: 一本财经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周世平就首创了“刚性兑付”的概念,也就是说,不管这个标的,是赚了还是赔了,本金全赔给投资者。
2014年,周世平曝出平台首笔1亿坏账,自称要自掏腰包兑付,获封“刚兑教父”,用户激增至200万,一战成名。
“刚兑教父”周世平
此后,几乎所有的平台被迫追随。
从此刻起,P2P这个产品,开始变异,从信息中介异化为信用中介。
风险管理最基本的原则就是:收益越大,风险越大。
这种保底型投资,其本身违背了金融的规律,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尚且不敢如此承诺,而如此高利息的P2P,何德何能能对抗一切金融风险?
当整个经济趋势在下行时,危墙之下,安有完卵?
北宋时期,成都十六户富商发明了“交子”,也曾誓言“见票,即兑铜钱千斤”。最终却因超发挤兑,被官府收编。
千年后,当红岭创投以“刚兑”揽客200万时,历史早已写下相同的结局。
03魔化:现金贷成“超级印钞机”
金融,本身就带有自由化的特性,当没有监管和制度约束时,这里终将成为疯狂的名利场,逐利者如嗅到血腥味的猛兽,蜂拥而至。
野蛮人来了。
伪国资系进场,如中晋资产;伪风投系进场,如鑫琦资产;以及纯纯资金盘的玩家进场,如e租宝。
在那个时候,有太多草根逆袭的神话,一个东莞作坊老板原本是开塑料厂的,在2014年成立“某某财富”,两年管理规模19亿。
2015前后,行业的风险开始递增式增长。e租宝就是其中的惊天一雷。
e租宝吸收500亿资金,涉及90万人。在其扣押清单里,CEO丁宁用集资款购买一枚价值1200万的粉色戒指和一栋价值1.3亿的别墅,送给他的情人。
2016年,行业已有4000多家平台,却有近一半出现了提现困难、跑路、停业等问题。
当时的监管者,也面临一个两难:P2P是“新生事物”,既没有先例可循,也没有数据支撑风险边界。
因此,他们只能在试探中亦步亦趋。
同年8月,《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发布,划定13条业务红线(如禁止自融、资金池、拆标等)。
“这只是框架性文件,里面缺乏实施细则和惩戒措施,所以,对整个行业来说,只能算隔靴搔痒。”一位研究行业多年的金融专家,在文件出台后评价。
中央定调,但最终执行,还是需要各地金融办配合。
而很多早已经和金融平台牵手的地方政府,为保GDP和税收,依然纵容平台“带病运营”。
《办法》要求银行存管,但地方推动不力,仅6%平台完成存管(2016年底仅98家),某省金融办甚至协调本地城商行降低存管门槛。
制度性妥协之下,没有真正的监管者,只有利益的置换者。
此时的行业,也带着傲视一切的狂妄,一些平台甚至开始绑架监管,制造“大而不能倒”的论调。
“我们服务了几百万投资人,倒了会社会动荡!”周世平曾公开喊话。-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