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9-11 | 來源: 軍武次位面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印度 | 字體: 小 中 大
艦載機是航母的“拳頭”。印度目前裝備的米格-29K性能落後,妥妥的“過氣叁代機”。雖然印度已采購法國“陣風-M”艦載機,但數量有限,而且更多是填補空檔。印度寄予厚望的,是本國研發的TEDBF雙發艦載戰斗機以及第伍代隱形戰斗機AMCA。然而,這兩個項目都停留在模型和PPT階段。作為對比,中國的殲-35艦載機已經進入批量生產階段,未來還可能出現第六代艦載機。等到印度的TEDBF和AMCA真正成軍,中國海軍可能已完成從殲-35到六代機的換代。
▲九叁閱兵上正式亮相的空警-600艦載固定翼預警機
中國空警-600艦載固定翼預警機的出現,讓解放軍航母戰斗群的作戰半徑和空域掌控能力躍升壹代。而印度至今沒有艦載固定翼預警機的研發計劃,只能依賴俄制卡-31預警直升機。其探測范圍、滯空時間遠遠落後於中國和美國航母。印度要彌補這壹差距幾乎不可能,因為全球范圍內只有中美掌握艦載預警機核心技術。
即便印度能在核反應堆、電磁彈射、艦載機等方面獲得突破,最終如何整合仍是最大的難關。印度最典型的教訓就是“光輝”戰斗機,雖然引進了美國、法國、以色列(专题)的大量技術,但因系統集成長期失敗,從項目啟動到真正服役整整拖了32年。如今要把數拾項復雜技術塞進壹艘核動力航母,難度可想而知。
這次“維沙爾”號的宣傳圖居然是印度直接拿中國福建艦的照片改P而成,甲板上還隨意放置幾架米格-29K。這種粗糙的做法,本質上是印度長期存在的“面子工程”文化——先放豪言壯語,再用PPT撐場,至於真正能不能造出來,留給下壹屆政府再說。
▲印度媒體還細心地在甲板上P上了米格-29
印度宣布在2037年讓核動力航母“維沙爾”號服役,表面上看是“搶在中國之前”的壹次“印度式勝利”,實則更像是對中國海軍崛起的焦慮反應。中國航母從“遼寧艦”到“福建艦”,背後是幾拾年持續的技術積累與工業體系建設。而印度想要壹步跨越,憑借“喊口號+外援技術+PPT”模式追趕,不僅風險巨大,甚至可能重演“光輝”戰機的悲劇。
換句話說,印度核動力航母的未來,更像是壹場“拾伍年後的豪賭”。至於能否兌現,就像那張P過的“福建艦”宣傳圖壹樣——看上去很美,但離現實仍有拾萬八千裡。-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