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_NEWSDATE: 2025-09-12 | News by: 先知书店 | 有0人参与评论 | _FONTSIZE: _FONT_SMALL _FONT_MEDIUM _FONT_LARGE
但是在保守派眼中,科克已经成为英雄、完人、殉道者。因此,他的右派盟友和追随者,会以“退无可退”的强硬姿态,与左派全面对抗,促成美国的全面右转。无论他们能否成功,整个世界格局都将因此改变。
-3-
鉴往知来:主义之争及其后果
根据历史经验,每当美国政治走向极端时,制衡的力量就会出现,使左右两派重归平衡或妥协。那么这一次,美国还能不能弥合纷争、实现和解?还是就此分崩离析、走向衰败?
不知晓历史,不足以谈将来。透过美国文明研究大家钱满素的“美国文明译丛”,可以清晰地看见——300多年来,美国的内政斗争无论多么激烈,人们总是能够在法律、市场和宗教的维系下,维持“斗而不破”的默契,实现长治久安。
早在美国建国前的17世纪,美新移民也遭遇多次政治路线之争。是要大一统的财产公有,还是要小家庭的私人经济?是要无拘无束的个人自由,还是要道德高尚的神权政治?
钱满素主编的《逃离英格兰》揭示了这些政治斗争的过程及后果。温斯罗普总督以“山巅之城”的构想,缔造了美国梦的雏形。但是在艰难的妥协、长期的建设之后,他才带领这群新移民,使马萨诸塞州成为北美十三州的模板:圣约宪制,教会自治,私人经济,私人慈善,公立基础教育……
在人类历史上,美国是第一个依靠辩论谈判、而非暴力征服建立法治的大国。因此在很多人的印象中,1787年制定宪法后,美国就实现了长治久安。
但这本《脆弱的联合》告诉我们,围绕宪法的解释,美国国父们爆发了激烈的党争——杰斐逊主张农业富民,要求地方自治;汉密尔顿主张工业强国,要求集中财政、行政大权。尽管双方政见不同,但始终坚守底线,捍卫宪法框架。最终,杰斐逊赢了选举,却采用了汉密尔顿的建国路线。
19世纪南北内战,双方都付出了惨重代价,但最终为什么能够实现和解呢?正如《无尽的纷争》所揭示的,表面看,战争是出于关税、废奴等利益争端,但其实是“地方VS联邦”、“分权VS集权”的宪法危机。最终双方都无法彻底实现自己的主张,于是南方北方的统帅,及其死难的同胞,都受到应有的尊重,美国也因此步入镀金时代……
近几十年来,特别是奥巴马、川普时代,美国国父们奠定的政治、经济制度,甚至建国历史都遭到全面否定。背后更深刻的根源是,美国的人口结构、宗教信仰、政治默契和公共习俗,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彻底变质。
那么,美国的主义之争,将会去向何方?美国的转向,将会对世界带来怎样的影响?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只能在美国的历史中寻找。-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