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_NEWSDATE: 2025-09-13 | News by: 棱镜 | 有0人参与评论 | _FONTSIZE: _FONT_SMALL _FONT_MEDIUM _FONT_LARGE
如今,净资产在-100亿元以下的房企还有中国奥园、泰禾、金科等。这些企业均是曾经的TOP30房企,相继在2021年至2022年间“暴雷”。
这些“暴雷”的房企,几乎成了资本市场上的“仙股”,失去了融资能力。截至9月11日收盘,佳兆业、花样年、中国奥园的股价分别为0.158港元、0.072港元、0.123港元。
“选择‘暴雷’的房企,损失的只是在资本市场中的信誉和再融资能力,但保住了不少‘真金白银’。”一位资深房企人士说。
其介绍称,不少粤系、闽系房企,老板自己除了上市的房企外,手上还有其他公司和产业。他们只是消失在了公众视野之外,但并不意味着“日子惨淡”。
部分房企仍在努力支撑
目前,曾经位居头部,且尚未“暴雷”的房企,还有万科、龙湖、新城控股、滨江等。他们这半年过得怎么样?
根据中报披露的数据,上半年万科实现营业收入1053.2亿元,同比下降26.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为119.5亿元,较去年上半年98亿元的净亏损有所增加。
对于业绩亏损,万科在公告中解释称,主要原因包括房地产开发项目结算规模显着下降,毛利率仍处低位,叠加行业、市场和经营环境变化,新增资产减值计提,以及部分大宗资产交易和股权交易价格低于账面值。
“考虑到当前行业的现状,万科期内的亏损基本已在预期之内。”一位参与业绩会的分析师表示。
公开市场债务的偿还和融资,始终是围绕万科的重点话题。截至8月末,万科已完成243.9亿元公开债务偿还,其表示,2027年之前已无境外公开债到期。
负债结构方面,截至上半年末,万科有息负债合计3642.6亿元,占总资产的比例为30.5%,其中一年内到期的有息负债1553.7亿元,占比为42.7%。
今年上半年,万科合并报表范围内,不含股东借款的新增融资和再融资共249亿元。股东借款方面,第一大股东深铁集团已累计提供238.8亿元的借款,新增股东借款的综合成本为2.34%。
金融机构借款方面,万科表示,2025年7月,新增银行借款5.6亿元,并按时偿还到期债务74.44亿元。截至6月末,万科持有货币资金740.02亿元。
另一家公开市场债券尚未暴雷的房企是新城控股。根据半年报,上半年新城控股实现营业收入221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95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9.47亿元,毛利率为26.85%。
新城控股由于前任董事长于2019年涉案卷入舆论风波,被动降低了负债,进而幸免于“暴雷”。
根据半年报,截至2025年6月末,新城控股融资余额为522.76亿元,较年初压降13.74亿元。合联营权益有息负债降至25.82亿元,相比年初下降6.91亿元。
截至6月末,新城控股在手现金余额91.83亿元,净负债率为53.4%,处于较低水平,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2.86亿元。
此外,2025年上半年,新城控股实现商业运营总收入为69.44亿元,同比增长11.8%。物业出租及管理业务毛利合计45.73亿元,占该公司总毛利的77.06%,同比增长近20个百分点。
同样依靠多元布局穿越行业低谷的还有龙湖。今年上半年,龙湖集团营业收入为587.5亿元,同比增长25.4%。归母净利润32.2亿元。上半年,龙湖由资产管理与商业投资组成的运营业务,实现运营收入70.1亿元。
央国企也“勒紧了裤腰带”
从公布的数据看,2025年房企在开发项目上要实现盈利,越来越难了。
以央企中的龙头房企保利发展为例,根据保利发展公布的数据,2025年上半年,保利发展以1452亿元的销售金额,位列行业销售额排行榜榜首。但与此同时,保利的净利润却大幅下降。
上半年,保利发展实现营业总收入1168.57亿元,同比下降16.08%;归母净利润27.11亿元,同比下降63.47%;扣非净利润25.79亿元,同比下降64.32%。
对此,保利发展董事、总经理潘志华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由于房地产项目结转规模下降,公司营业总收入同比下降;受行业和市场波动影响,结转项目盈利能力下降,相关利润指标相应同比下降。”-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