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9-14 | 來源: 上報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事實上,蘇聯第壹個伍年計劃在農業全面集體化後糧產的減少,就是壹個警訊。
中共第壹個伍年計劃的資源分配,在工業上的投資占投資總額的48%,而在工業部門中,85%以上的投資額分配到重工業,農業投資在總投資額中只占8%。 重工輕農的程度比起蘇聯第壹個伍年計劃時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問題是,當時中國農業生產的水平要比贰拾年代的蘇聯更加落後,按人口計算的糧食占有量只有蘇聯的壹半,可是人口/土地的比率卻高得多。 占全國人口80%的農民生活最苦,為抽取農業剩余的嚴苛作法,使得農民經年累計處於饑餓或半饑餓狀態。 比較起來,城市居民和工人生活雖苦,起碼還有固定工資收入,有口糧、生活用品的定量配給,生活還有保障。
按常理說,這些實情是否幫助以農養工應該放緩? 農業集體化必須放慢腳步? 優先發展重工業的方針也應改弦易轍? 增加輕工業和消費品工業生產的比重? 但在當時,提出這些問題就等於是對基本國策的挑戰。
作為中共的領導人,毛澤東不但不認為加速、加快,急於求成,急躁冒進的作風是錯誤的,也不認為那是左傾盲動。 他反而堅持在發展策略上不應放慢腳步,改弦易轍不可取。 但在資金困窘的情況下,又如何另辟蹊徑? 他想要打破陳規,以壹種更激進的方式來完成社會主義的過渡階段。 所謂陳規,就是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相關聯的正統論說。 他想要把生產關系作人為的提升,化為壹種促進生產力,有助於發展的動力。
草鞋無樣,邊打邊像
在美好的願景之下,似乎不必訂下什麼經濟指標,也沒有什麼具體藍圖。 有的只是湖南的壹句老話,“草鞋無樣,邊打邊像。” 若說中共官方後來含糊其詞,將可以說成是“左傾”錯誤的起源,還不如說這是毛澤東個人“唯意志論”的表現。 源頭就在於共產黨組織的“壹元化領導”,以及“東方紅,太陽升”的洗腦聖歌所烘托出毛的壹種僞“神性”。 共產黨內部沒人敢頂撞他。
所以總路線,大躍進,人民公社的叁面紅旗就這麼登場了。
魯迅當年在“淡淡的血痕”壹文中,曾描述“叛逆的猛士出於人間”,“深知壹切已死,方生,將來和未生。” 受過延安時期嚴酷的整風洗禮的共產黨幹部,被要求對上級的絕對服從,絕不做“叛逆的猛士”,而是做無產階級先鋒隊的共產黨的“螺絲釘”,拋棄個人主義,投入社會主義。 摒棄疑慮,絕對服從,下級服從上級,全體壹起效忠擁戴“共主”毛澤東,甚至為討好他而弄虛作假。
畝產萬斤的衛星田,鬧到連最高領袖也開心的抓起壹把稻穗說,“也要考慮怎樣吃糧食哩!” 不然弄出這麼多的糧產怎麼辦呢? 挑戰陳規,造土高爐,挨家挨戶把鍋碗瓢盆都收繳了去煉鋼,不錯,那個過程確實是熱火朝天,結果呢? 煉出壹推堆無用的廢鐵。 在經濟學上,這叫做無效生產,投入的鍋碗瓢盆叫做非生產性投資。 可是在當時,給反右運動嚇怕的專家學者,個個“夾著尾巴做人,”誰敢吭聲啊?
就是有名望的經濟學者,如薛暮橋,因具有幹部和政府機關首長身份,即使在文革後(1979)出版的專著,也只是輕描淡寫的點到目前為止,避免在左傾思想的“根源”上著墨太多,以免幹犯永遠無須“問責”的最高領袖的龍飆。
那位“橫刀立馬”的彭大將軍彭德懷,就因為以老戰友的身份,在廬山會議上為民請命,吐露大躍進期間農民的心聲,批評毛的“小資產階級狂熱症”。 結果在毛的復權斗爭中被投獄慘死。 這是兩條路線、兩個階級的斗爭嗎? 實際的情況有達到“階級斗爭”的高度嗎? 這位彭大將軍轉達的其實只是湖南鄉下農民卑微的訴求:谷撒地,薯葉枯,青壯煉鉺去,收獲童與姑,來年日子怎麼過,請為人民鼓嚨呼。
在熱火朝天的躍進狂潮下,1958年秋季中共推行人民公社制度後,公社廢棄了家庭副業生產,取消了自留地,等於剝奪了農村婦女從事家庭副業的機會。 以這些收入在農業整體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來看,大躍進的失敗是注定的。 靠人民公社的公共食堂,放開肚皮吃進共產主義,這種毛氏加速“過渡”的願景在現實上也維持不了多久。 還有什麼“主觀能動性”嗎? 不久之後,最突出的現象是全國各地出現糧食、油料、豬肉、蔬菜不足的風潮。
現代化與馬克思主義
我陸續為香港《抖擻》雙月刊寫的分析評論,從建立“現代化與馬克思主義”的分析范疇開始,繼而批判“蘇聯模式的理論基礎”,並由此鋪展開來,討論蘇聯模式與中共的農業集體化政策,解析大躍進與不斷革命,也就是毛澤東激進路線的確立。 也談論了毛派門徒對於“資產階級法權”概念的政治運用。 (有趣的是,美國有些狂熱的左傾華人壹度到大陸取經誦經,傳達了“最高指示”,卻壹時搞不清楚“哥達綱領批判”是什麽碗糕。 實際上,研究西方世界的烏托邦思想的Frank Manuel 1976年已在Daedalus季刊冬季號討論了哥達綱領批判從1875年開始的百年歷史沿革。 )我也論述了毛主義與反修運動,大躍進的慘痛教訓後出現的短暫中國式的“新經濟政策”和因此激起的毛澤東的復權斗爭。 此即文化大革命所映照的行動中的毛主義。 對老戰友如彭德懷、劉少奇的斗爭極其殘酷,以致他們慘絕人寰地死在監獄中。-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